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38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158篇
各国政治   169篇
工人农民   325篇
世界政治   76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8篇
法律   4947篇
中国共产党   8133篇
中国政治   9369篇
政治理论   3717篇
综合类   5450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482篇
  2022年   300篇
  2021年   408篇
  2020年   496篇
  2019年   440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494篇
  2015年   952篇
  2014年   2691篇
  2013年   2486篇
  2012年   2937篇
  2011年   2704篇
  2010年   2573篇
  2009年   2570篇
  2008年   2802篇
  2007年   2328篇
  2006年   1667篇
  2005年   1304篇
  2004年   1036篇
  2003年   961篇
  2002年   1080篇
  2001年   805篇
  2000年   883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对民生进行法价值解读,确立法的民生价值,有益于强化民生价值理念,增强社会公众对我国法律的价值认同,推动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构建。民生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基本需要,法律满足民生需要和欲求的积极意义即是法的民生价值。法的价值的多元性及其体系的开放性是确立法的民生价值的前提条件,法具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功能属性是法的民生价值的客体根据,人民群众具有改善民生的强烈需求是法的民生价值的主体根据。  相似文献   
992.
学术界对公共服务的关注点,集中于效率、整合、效果、战略、客户中心等以公共产品为逻辑出发点的研究,当今社会"互联网+"模式将冲破原本固化的利益体系,成为治理主体打破信息孤岛和信息垄断的重要手段,社会公众也将通过参与供给的价值链过程来实现资源整合。主要关注公共服务领域的价值共创概念和关键要素等,在基于传统资源供给"单链条"思维的基础上,探讨从产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公共服务链条上主体价值共创角色的转变。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下以数据作为主导思维推动公共服务变革的可行性,探讨数据主导逻辑下公共服务价值共创机理运行,提出了规划者、生产者以及公众为核心的新的互联主体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993.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中,新媒体能使党群沟通的渠道更加通畅,群众监督更有力,组织群众更便利;同时也使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党政干部媒介素养、传统舆论宣传等面临新的挑战。要利用新媒体践行群众路线,转变观念并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的媒介素养是前提,完善新媒体传播平台并丰富传播形式是基础,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是保障。  相似文献   
994.
古人说书法是写字方法,是一种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古人也说过,书法当随时代,各种书体应运而生,书法名家大家,与时俱进,各领风骚,在历史的长河中如璀璨群星,列于河汉。当今时代,科技发展迅猛,知识爆炸,中国书法艺术又该如何定位,如何发挥作用,发挥什么作用?我以为,书法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之宝,宇宙之瑰宝。书法博大精深,应该叫宇宙书法。众所周知,大凡民族的,同时  相似文献   
995.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列宁最先提出、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最终完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从批判到建构的嬗变。这一历史过程的当代启示在于:必须在科学与价值的统一中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应然性内涵;在时代特色和中国国情中把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生成的现实基础;在借鉴与批判中构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在政治传播与大众认同的张力化解中探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践行机制。  相似文献   
996.
人学,即关于人的问题的哲学。马克思人学的基本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的、相对稳定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丰富的人学内涵,理论依据是人的个体、共同体和社会状态这三种状态相互生成、相互建构的辩证统一关系。"三个倡导"立足于国家共同体、社会、个体之人三个基点指出了人之成长、成熟与成功的价值追求,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价值航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了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人类永续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997.
窦熙博 《求实》2012,(Z1):271-27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性、针对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对引导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信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以及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特  相似文献   
998.
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与人大代表的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主动听取人大代表对检察工作的批评、意见和建议,是检察机关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检察机关依法正确地履行检察职能  相似文献   
999.
娇小的身材、清秀的面容、说起话来很轻柔。见到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锐,还以为她是南方人。她一边介绍自己是东北人,一边强调自己更在意嘉兴人的身份":我18岁离开老家,现在终于在嘉兴安定下来了。"1991年,刘锐刚考入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就下定决心,毕生从事地球"血液"——水的净化工作。2001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的刘锐面临人生中的第一次选择:国内有多家企业欲以高薪聘请;国家科  相似文献   
1000.
叶金强 《法律科学》2013,31(3):140-146
可预见性规则在契约法中担当着法律上因果关系的角色,规则于解释论上的妥适展开,取决于价值基础的厘清及技术工具的合理选择.可预见规则背后具有复杂的价值构成,其中分量最重的两项是私的自治的尊重和给付均衡的维持.技术上可采理性人标准来判断损失是否可以预见,标准的具体化系在价值指引下结合个案情境确定理性人能力和知识状况,可预见程度在标准适用中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