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篇
  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91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95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14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惩罚性赔偿的功能从法理上分为补偿功能和预防功能,前者是对受害人而言,具体分为财产损失、受害人的人身和精神损害和诉讼支出的费用,后者就是预防侵权再次出现,避免给权利人带来损害,此项功能是通过惩罚、威慑、激励等具体功能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2.
针对我国环境法"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症状,一些向"西方求医"的学者不禁会关注到美国环境法上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此制度关注点不再局限于补偿受害人的损失,更具备了惩罚性的特征,增大了违法者的违法成本,亦会对违法者产生威慑作用。但是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实施具有独特的法律背景及历史沿革,而我国司法实践中,惩罚性赔偿制度尚在探索阶段,且步履维艰,缺乏发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司法环境,因此该制度在我国宜缓行。  相似文献   
73.
陈媛 《法制博览》2014,(2):38-40
惩罚性赔偿制度因与现有的法律制度存在冲突而饱受争议,这些冲突的存在表明我们还未能把握该制度的根本性质,因而不能很好地解释冲突产生的原因。从公私法划分、民法基本理论以及法律部门归属的三个方面予以分析,探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根本属性,通过与民法制度的层层剥离,发现惩罚性赔偿与经济法存在着天然的契合,具有经济法的属性,并最终得出结论:惩罚性赔偿应当归属于经济法范畴。  相似文献   
74.
陈北元,长期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和产品质量侵权案件,为齐二药、甲氨蝶呤、三鹿奶粉等事件受害消费者的代理律师。他曾三次上书全国人大、国务院及国家质检总局,建议修改《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确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并不断向媒体呼吁建立该制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5.
杨传兰 《学理论》2009,(10):87-88
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作为一项制度由来已久,但是在中国的法律领域仍存有争议。本文在立足其法理基础上,通过探求其理论来源,分析其存在的理论基础;进而对其进行法理价值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以此达到促进法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76.
今年10月1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不顾国内外的强烈反对,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该法案将操纵汇率与贸易补贴绑定,要求美国政府调查主要贸易伙伴通过压低本国货币币值为出口提供补贴的行为,并对其出口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该法案将矛头直指人民币汇率,目的是惩罚所谓中国操纵汇率的行为,因而被称为人民币汇率法案。尽管有舆论分析认为,此法案可能不会被美国众议院通过和白宫  相似文献   
77.
违约金与损害赔偿的关系涉及到合同双方的当事人是否能订立纯粹惩罚性的违约金,或者说违约金是否可以是一种独立的违约责任的形式,即赔偿损失是一种补偿性的违约责任,而违约金是惩罚性的。笔者是支持惩罚性的违约金,只要惩罚不是过分的。也就是说,违约金与损害赔偿可以同时适用。首先,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即契约自由。  相似文献   
78.
消费者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弱势群体,对其合法权益的保护近年来一直为我国司法界所关注本文从合同法的角度阐述我国法律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79.
对《食品安全法》第96条“假一赔十”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其中第96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假一赔十"的法律制度,其从法律性质上讲,属于一种惩罚性赔偿制度,这是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后,我国第二次以法律形式确立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于这种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数额确立,有比例限制、最高额限制和对原告获得赔偿额的限制等多种做法。"假一赔十"的责任性质,是一种产品责任。  相似文献   
80.
张纲纲 《南风窗》2013,(5):68-70
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没有进行过任何形式的政府补贴的。但为什么中国却成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双反"的头号攻击对象?欧美各国政府的政府补贴采用了什么形式?它们与中国的政府补贴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