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篇
  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94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95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14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中尚无惩罚性赔偿的规定。随着国际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日益重视,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数量逐渐上升,人们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面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欠缺的现状,提出在知识产权领域构建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建议,并在具体操作层面对相关的法律问题做了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82.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即将修改之际,本文以安徽省马鞍山市的数据为基础从实证分析的角度,着重分析了服务消费的保护,惩罚性损害赔偿界限的确定和争议解决机制的构建等三个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83.
2014年3月15日,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简称"新消法",下同)开始实施。与修订前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比,此次新消法有诸多亮点。本文着重探讨其中关于"惩罚性赔偿制度"方面的变化及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经济适用。文章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起源,其在近现代西方和我国的发展,以及2013年人大第二次修订后做出哪些改变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我们可以看到,新消法在关于惩罚性赔偿制度方面已经迈出了较大的一步,它促进了消费的繁荣,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秩序,对我们的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4.
文章认为,恶意销售损害他人健康的缺陷产品的行为必须得到有效的遏制,[2]应当在立法层面加以解决。文章结合《侵权责任法》,剖析了产品侵权案件的惩罚性赔偿规则,在缺陷产品致害案件的实务操作层面,进行了引申分析,指出《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对于监督企业生产安全、高品质的产品有重要引导意义。  相似文献   
85.
黄白 《法制与社会》2011,(24):50-51
201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正式施行。这部《侵权责任法》,首次将“惩罚性赔偿”这一概念写入我国法律制度中,标志着这一英美法系的制度在我国的引入更进一步。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一般补偿性赔偿所不具备的功能,各大陆法系代表性国家民法对待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态度也由绝对排斥向有限接纳转交。在当前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我国有必要性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86.
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应坚持个别情况下例外规定惩罚性赔偿的思路,充分考虑现实意义和合理性,在必要的领域逐步构建惩罚性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87.
林烨 《法制与社会》2014,(22):236-237
著作权草案三次修改强化了著作权的保护,顺应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大潮流,对创新文化事业的推动有着重大意义。本文结合著作权价值评估体系,以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为核心,论证惩罚性赔偿倍数在实践适用中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8.
陈新  熊厚 《当代世界》2013,(7):27-30
2013年6月4日,欧盟委员会不顾18个成员国的反对,宣布自6月6日起开始向中国光伏电池和关键部件征收11.8%的临时惩罚性关税。欧盟委员会于2012年9月发起的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自此进入初裁阶段。中欧双方在光伏产品贸易的摩擦也进入全新角力阶段。  相似文献   
89.
我国《食品安全法》修改在即。笔者通过对各地各级法院作出的约100份适用惩罚性赔偿条款的判决书进行分析,对实践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情况进行总结。司法实践中的适用乱象源自理论的模糊混淆。本文认为,现行《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于侵权责任领域而非合同领域,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应以实际损害作为构成要件。建议新的《食品安全法》增设适用于合同领域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并区分设置赔偿金额计算基准,适度提高惩罚性赔偿金额,将诉讼的矛头更多指向作为毒害食品之源的生产者。  相似文献   
90.
王界凯  郭如谨 《求实》2001,(7):53-55
行政赔偿求偿权是国家行政赔偿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我国现已实施的国家赔偿法 ,已对这项行政救济制度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 ,标志着我国行政法制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但是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 ,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发展 ,诸如行政赔偿求偿权的对象、范围及其条件 ,仍需要进一步健全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