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3篇
  免费   48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28篇
世界政治   3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020篇
中国共产党   89篇
中国政治   228篇
政治理论   59篇
综合类   26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长期以来,在我国立法实践和司法实践中对诉讼时效适用问题的认识不是很清晰和明确,这是因为对请求权认识不清造成的。应对请求权进行具体区分,以对物上请求权和债权请求权的行使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区别对待。本文认为在现在的立法和司法习惯前提下,可以将侵权行为区分为持续性侵权行为和一次性侵权行为,以适用不同的诉讼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102.
李仲杰 《党的建设》2008,(12):36-36
近年来,民乐县针对村干部报酬低、保障弱的实际,通过思想教育"引",体现关爱"促",提高报酬"激",出台政策"补"等措施,在建立村干部保障激励机制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03.
民事诉讼标的理论的再构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诉讼标的的各家理论众说纷纭 ,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通说。相反 ,由于各自研究的不断深入 ,反使得理论界出现了混乱。研究诉讼标的 ,不能只局限于学界中的各种理论 ,必须从立法和判例中去寻求新的路径 ,从实务中去考察法官遇到反映诉讼标的理论的案件时遵循的是什么样的原则 ,从而形成一套处理案件所一般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4.
<正>我国工人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社会主义中国当之无愧的领导阶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05.
物权法在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接收单位应当对上缴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扬或者物质奖励。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的基础上,规定了拾得遗失物制度。在司法审判实践中,这一制度的法律适用,又与物权法、民法通则  相似文献   
106.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得到飞速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利用其进行企业风险管理的需求所致。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因此,风险管理必须首先对风险进行界定和度量。  相似文献   
107.
齐霞 《政法学刊》2007,24(4):123-125
刑事侦查过程中,公安机关经常使用悬赏广告,收集与案件有关的线索,使案件得以破获,但是在给付报酬的过程中,悬赏报酬引发的争议和纠纷却越来越多,根据一起实际发生的案例,全面理解我国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悬赏报酬,有助于实践中公安机关避免在类似的案件中成为被告.  相似文献   
108.
生存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生存权应是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生活"者生存的权利,而不应是"请求"生存的权利。生存权作为一个特定"概念"是第二代人权建立的,但其"内容"是从第一代人权那里继承发展来的。生存权作为一个权利群,其内部、外部的关系均错综复杂。我国目前仍处于争取实现生存权的时代,此时不宜对生存权仅作狭义理解,否则易形成对国家权力的新一轮"依附"。  相似文献   
109.
我国新《公司法》规定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衡平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当事人是法院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股东作为原告提起诉讼时不应要求这些股东在被告不法行为时是股东。公正性和充分性应成为原告股东提起诉讼的条件。原告应否对诉讼提供担保由法院依申请视情况决定。股东代表诉讼被告的范围应定位于董事、监事、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以及公司外部侵犯公司权益者,即包括侵犯公司利益的所有人。上述人员四大类型的行为属侵犯公司利益的行为。公司的法律地位应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其他股东在一定时间内提起诉讼的应列为原告。  相似文献   
110.
论物权请求权对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物权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制度的范围存在诸多争议,本文认为物权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制度的范围应从物权请求权的性质及诉讼时效制度之价值进行分析,对各物权请求权应分别对待,未登记的不动产及动产返还原物请求权应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而其他物权请求权不应适用诉讼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