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9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4篇
法律   98篇
中国共产党   233篇
中国政治   380篇
政治理论   76篇
综合类   1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正读顾浩同志词,如同登山赛前,听见号令,鼓勇攀登,直逼峰巅,去饱看"一览众山小"的辽远风景;如逢春日,忽见"一枝红杏出墙来",急切地想跑到郊外,去呼吸、去呐喊,去看"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平野,  相似文献   
32.
王毅鸣 《前进》2014,(10):61-62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山西永宁州(吕梁市离石区,其出生地现划入方山县)人。他生活于明清改朝换代的战乱动荡之世,44岁出仕广西罗城,至67岁病逝于江宁(南京),在23年的宦海生涯中,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始终以勤政爱民、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的为政精神,刻苦廉洁、刚直不阿、一尘不染的人格风范,深得广大民众的爱戴和康熙帝褒赞。  相似文献   
33.
唐代士子们的及第诗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科举选官制度、社会心态等方面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它反映了士子们科场得意后喜悦、凄凉酸楚、轻狂傲慢、谦逊、宣泄、报恩等种种不同的心态,是唐代知识分子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的真实记录。这些不同心态的产生,既有社会心态方面、制度方面等外部原因,也同士子们的出身、经历、性格等个体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4.
"诗教",原意是以《诗经》为教材进行教育,而今延伸为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院校开展诗教工作,不仅为拓展素质教育、培育人文精神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回归教育本源、进行大学文化实践开辟了崭新的视域。大连大学丰泽之轩工作室,以工作室模式开展诗教工作,为厘清大学教育与文化实践关系进行了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35.
秋季遐思     
正清晨,走在上班的路上,一阵清凉的秋风拂面而来,蓦然意识到了秋的凉意。昨夜的一场细雨,给这秋天带来了无边的凉意。秋天是一个多面的季节,也像一个双重性格的人。落叶知秋,情意如酒,风渐凉时,无喜更无忧。这样的一种意境中,叶落知秋,几分寂寥落寞油然而生。这样的季节,留给我的印象似一个出水芙蓉般清丽脱俗的知性女人;或者像是一位气质洒脱而桀骜不驯的成功男士。记忆中的秋天总是象征着成熟和收获,给人们带来无尽遐思…….但是,我却觉得,这如同一个从少女走上暮年的女人,经历了苦涩、幻想、坎坷、成长……最终集纳为知性、成熟。而我的人生亦如这从春到秋的过程,有春季播种的希望,有夏季成长的苦涩,也有秋季收获时的喜悦。数不尽的欢乐与哀愁,但是,我还是更爱成熟的秋季。  相似文献   
36.
王辉强 《党课》2014,(14):64-68
谈起印度新任总理莫迪,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一度被印度人民誉为政治强人的他,也被一些反对者斥为怀有宗教仇恨的“独裁者”。包括《撒旦诗篇》作者拉什迪在内的十几名印度知名艺术家和学者甚至还曾联合给英国《卫报》写信,称“莫迪将加深印度的宗教仇恨状态”。  相似文献   
37.
侯坤 《政府法制》2014,(8):30-30
每逢新学年开学之际,一些名校难免会遇到“特权生”,该如何拒绝呢?不妨看看陶行知先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38.
白爱平 《求索》2011,(8):182-184
唐末五代时期,面对纷繁多向的诗歌审美旨趣和创作取向,士人们试图将众多前辈诗人排比归类,从而为诗歌之道做出最基本、最简洁的划分。齐己在其《还黄平素秀才卷》诗中首次将姚合、贾岛置于对举的地位。南宋时期真正出现了姚贾并称的说法,一些诗人群体如永嘉四灵以及江湖诗派诸人明确地将姚贾诗歌作为效仿接受的典型范本。姚诗的随和纤细与贾诗的寒涩苦僻以及二者所共有的清冷深幽的审美趣味,在南宋人眼里,正可以矫正江西诗派末流的圆滑熟烂之弊,从而为充斥着陈陈相因之气的诗坛重新开疆拓土。释永颐于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或稍后创作的《悼赵宰紫芝甫》诗,是现存最早出现"姚贾"二字的宋人文本。姚贾诗风由于本身的局限性,在严羽等倡导的诗禅理论兴起之后,逐渐沦为及目直寻诗论的反面注脚。  相似文献   
39.
沉睡的光明     
巾城 《人民公安》2011,(4):60-60
曾不止一次和各种人讨论海子,他的诗,以及他的自杀。他们往往说海子的自杀是他自己选择的,在现在看来,也是一种在正常不过的结局。海子的死事实上是他给自己的一种解脱,说得玄一点,是他给自己钦定的通向天堂的方式。  相似文献   
40.
《红岩春秋》2014,(6):57-59
正彭水早期地下党组织活动中心旧址彭水早期地下党组织活动中心旧址(绿荫轩)位于彭水县汉葭镇鼓楼街(今彭水县委所在地)。绿荫轩原是乌江东岸畔悬崖上的一个亭子,为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谪居黔州时首建。宋元以后,绿荫轩所在地为县内童生会试之处。清代取名"摩围书院",为县内三大书院之首。民国初,书院改办为县高等小学堂。1925年春至1930年3月,中共彭水地下党员彭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