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7篇
中国共产党   94篇
中国政治   55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51.
杨飞  李美玥 《现代领导》2014,(10):39-39
郭炳生是彭德怀在湘军当兵时的第一任班长郭得云的儿子。1921年8月间,彭德怀所在的第六团开往华容、南县一带驻防.时任连长的他闻知地主欧盛钦兴风作浪,无恶不作,遂带着3名进步士兵,将这一南县恶霸秘密处死。不料,此事遭人告发,彭德怀被湖南督军赵恒惕通缉抓捕,幸被押解的士兵途中偷偷放跑,后幸得郭得云收留.才躲过一劫。1922年郭得云因病去世前留下遗言,将年仅14岁的郭炳生托于彭德怀照管。彭德怀送郭炳生去读书。待1926年郭炳生归来时,已当上湘军营长的彭德怀将其留在身边当勤务兵。后来.郭炳生在彭德怀的提携下,人了党,历任红五军第八大队大队长.第4纵队、第3纵队司令.红八军6师师长,红五军2师师长等职。成为红军的高级指挥员。  相似文献   
52.
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指挥员作为作战行动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其作用发挥得充分与否,对于形成坚强的指挥领导体系、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确保作战胜利有着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要求我们必须结合作战任务和部队实际,积极研究探索做好战争行动中干部工作的方法路子。  相似文献   
53.
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志愿军的英雄模范人物灿若星河。他们用自己坚定的信念、不懈的追求、珍贵的鲜血乃至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撼人心魄的乐章。1951年秋天,有一首叫《智勇双全的黄连长》的歌在朝鲜战场上广泛传唱。歌中唱道:抗美援朝英雄多,听我来唱个英雄歌,智勇双全的指挥员,他的名字叫黄丑和,黄连长,黄连长,指挥员的好榜样,毛泽东的好战士,我们大家来歌唱,来歌唱……  相似文献   
54.
有的基层部队驻防分散,点多线长面广,远离机关,营级主官作为“前沿指挥员”,在基层建设中地位特殊,责任重大,对他们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对于提升部队战斗力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赵赓 《世纪风采》2010,(10):43-46
鸡毛信,是一种插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送的紧急文书。上了年纪的人,大概都会记得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有一部电影叫《鸡毛信》。《鸡毛信》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小英雄海娃扮成放羊娃将游击队一份十万火急的情报——鸡毛信,送交八路军指挥员的故事。  相似文献   
56.
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要贪便宜。去做调查,就是要使自己心里有底,没有底是不能行动的。指挥员的正确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连贯起来的思索。我们分析一个事物,首先加以分解,分成两个方面,找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哪些是应该  相似文献   
57.
<正>在我军的将军史册上,刘亚楼是共和国的一代名将。他是我军历史上屈指可数啃过苏联"洋面包"的高级指挥员,是极富现代军事素养的名将。同时,刘亚楼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称得上一位"常胜将军"。长征路上,许多硬仗、恶仗几乎都有  相似文献   
58.
血洒疆场     
《世纪桥》2012,(24):57-60
抗联是个英雄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英勇不屈,疆场殉国的英雄不胜枚举,军级指挥员就有30多人,他们不愧是特殊材料铸成的人,他们堪称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相似文献   
59.
许世友上将是我军当中最富传奇色彩的高级将领之一,也是直接从战士成长起来的优秀指挥员。他驰骋沙场,出生入死,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革命建设事业奋斗了60余年。有关他的革命经历,人们已有不少了解,但他在20世纪50年代末曾下连当兵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60.
《党课》2007,(12):118-119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土地革命战争馆陈列着一枚六面密印(又称六面内章)。密印为木质印,六面均刻有花纹,其中五面花纹相似,另有一面虽四周有花纹,但中间是空的。这是浙南游击区在三年游击战争中用于秘密联络的一种印信。密印虽小,但却反映出当时斗争环境的艰苦和残酷,更体现了红军指挥员高超的斗争策略和指挥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