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2篇
  免费   22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37篇
法律   1009篇
中国共产党   44篇
中国政治   177篇
政治理论   37篇
综合类   38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萌 《法制与社会》2013,(16):59-60
赵高平案件的曝光,让人们再次反思,为何类似的冤假错案会一而再再而三发生,一场场悲剧的发生,以一次次的纠错赔偿机制启动的喜剧结束,最终却落得个一场场闹剧。迟来的正义非正义,结合赵高平案件,从司法观念转变、公检法三机关的配合与制约角度进行分析,目的在于避免此类冤案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32.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检察工作迎来重要机遇、加快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天津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十三五"时期天津要建设经济发达之都、创新创业之都、绿色宜居之都、魅力人文之都、和谐幸福之都。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检察长会议,明确了今年检察工作的主要任务。天津市检察机关要按照最高检和天津市委的部署,主动担当作为,全面提升水平,为天津建设"五都之城"提供更为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33.
屈指计算,如今距离呼格吉勒图被执行死刑,已经18年。现在,呼格吉勒图案终于平反,1996年的原审判决被撤销,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改判呼格吉勒图无罪。真相大白,沉冤昭雪,公众额手相庆,举国欢呼如潮。冤案的纠正令人欣慰,但却不该过度欢呼,而应沉静下来反思:为什么呼格吉勒图案会  相似文献   
34.
杜豫苏 《法律科学》2013,(6):184-189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审判实践中极少运用,基本处于休眠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非法证据排除的审理程序设计不尽完善。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虽然明确了有关非法证据排除的审理程序,但仍未有明显改观。本文通过抽取某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百件刑事案件为样本,辅之以对法官的问卷调查,以实证研究的进路检视法律设计困境,提出从确立衡平裁判观、补强非法证据排除庭前程序、细化法庭调查程序、明确救济方式、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等方面完善该规则的审判适用程序。  相似文献   
35.
丁志鹏 《法制与社会》2012,(28):261+263
对于贿赂型犯罪侦查而言,确定非法言词证据排除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确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取向;二是确立不认罪情况下认定受贿案件的定案标准;三是确立非法言辞证据的认定标准;四是严格规范审讯笔录,避免因制作过程中的失误而造成整个笔录被作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  相似文献   
36.
银红武 《现代法学》2016,(4):144-155
基于国际社会在投资条约内非排除措施条款的自我判断性质认定上的严重分歧以及在"即便是自我判断性质的条款(包括明示的自我判断条款与默示的自我判断条款),也不能全然置身于争端解决机构的审查范围(包括实体与程序方面)之外"问题上的大致共识,建议淡化非排除措施条款的自我判断性质区分。国际仲裁庭应在非排除措施的"必要性"审查事项上采纳合理的"最少限制方式"或遵从的"最少限制方式"审查标准。  相似文献   
37.
在我国民事诉讼案件中,如何排除非法证据,对于法官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没有明确规定有关民事诉讼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因此,通过对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措施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38.
本文介绍一例利用心理测试技术在一起公交车爆炸案中有效排除重点嫌疑人的案件,为改变侦查思路、寻找新目标提供了有利依据,既保护了无辜,也为破获案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9.
裴苍龄 《河北法学》2012,30(6):32-33,34,35,36,37,38,39,40,41,42
证据是认识的基础、证明的根据、检验的标准、思想的指南.什么能当此重任?惟有事实.证据是事实,事实不存在非法、合法的问题.事实是客观的,既不受法律调整,也不受法律制约,因而证据也没有合法性.证据不能排除.排除证据的实质是法官睁着眼睛不认事实,排除证据的法官把自己和事实的位置摆错了,这是一项根本性的错误.非法获取人证是司法警察通过刑讯逼供和指名问供这样两重罪行实现的,因而它不是程序,而是程序中的实体.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