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54篇
中国政治   126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潘从武  李幸 《公民导刊》2013,(10):44-45
<正>某山友救援队志愿者李卫东解救一遇险儿童时意外受伤,由于未与救援队确定劳动关系,两万元的医疗费只能由他个人承担。志愿者在服务他人的同时,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次意外,暴露了相关法律空白。意外受伤谁担责35岁的李卫东是一名普通民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加入了新疆某山友救援队,成为一名户外救援志愿者。今年3月,李卫东和几名队友得知,一名8岁的儿童不慎跌入乌市达坂城区西沟乡一深沟里。李卫东和队友急忙  相似文献   
52.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4·20"芦山7.0级地震发生后,各级党委政府应对灾情沉着有序,预案完备,救援科学。这一切让人们再次感受了"中国力量"和"中国速度"。科学应急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发生7.0级地震。地震之后,一小时内又连续发生6次4.1级以上余震。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  相似文献   
53.
<正>新闻背景:4月2日凌晨,位于吉林省珲春市的吉图珲铁路一处在建隧道突然发生塌方,塌方体迅速将隧道堵住,导致12名正在施工的工人被困其中。经过救援队87个小时的生死救援,4月5日15时,"生命隧道"终于被打通,被困人员全部成功获救。87小时,以灾难开始,以欢笑结束!87小时,用真情来计量,用分秒来计数!这是爱心和感动凝成的87小时,是生命与实践的赛跑!这是忠诚和无畏记录的87小时,是对珲春公  相似文献   
54.
海中救援     
康莲 《中国减灾》2011,(7X):25-25
<正>在荷兰的一个小渔村里,所有的村民都靠渔业为生,自愿紧急救援队就成为重要的组织。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海上的暴风吹翻了一条渔船,在紧要关头,船员们发出了求救信号。村里的救援队队长收到了警讯,带人出海营救,村民们聚集在小镇广场中眺望着波涛汹涌的大海,举起灯笼,照亮船员们  相似文献   
55.
“这里危险!我先上!操作手,听我指挥!长臂下翻,右翼2米,铲……”连日来,在舟曲罗家裕挖渠拆危险现场,一位面色黑红的武警上校格外引人注目。哪里施工出现难题,只要他一到现场,难题就会迎刃而解。这位上校就是武警交通直属工程部抢险救灾现场指挥员、参谋长张生成。  相似文献   
56.
在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破坏严重的大地震。古人虽然科学知识不及今日发达,也没有专业的救援队伍和救援工具,但面对天灾,历朝历代政府和民间力量依然有救灾赈灾的措施。今天,让我们以康熙年间的一次抗震救灾为例,看看我们的先人是如何齐心合力,与灾害搏斗,重建家园的。  相似文献   
57.
高科技探测仪器可以准确快速科学地探测、定位被埋的幸存者 5月14日凌晨的上海浦东机场,400名整齐列队的消防特勤官兵引人注目。跟他们一样抢眼的,是15卡车的抗震救灾器材。在随后的四川抗震救灾工作中,他们是第一支抵达震中汶川县映秀镇的消防队伍,随身携带的生命探测器、百吨液压机等设备,挽救了不少被困群众的生命,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和受灾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58.
<正>真情系灾区,关爱汇暖流。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迅速行动起来,全力组织抗震救灾工作。民政部:全力做好灾后保障工作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59.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卫生部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重庆市卫生局主动请缨,由副局长刘克佳带领抗震救灾医疗救援队奔赴汶川,深入震中映秀,以灾情为命令,视时间如生命,奋不顾身、夜以继日地抢救伤员。重庆市卫生局抗震救灾医疗救援队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卫生部联合授予“卫生系统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是全国卫生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  相似文献   
60.
扁舟 《中国减灾》2013,(6X):22-23
<正>芦山地震牵动全国,从"国家队"到"地方军",从民间组织到热心民众,许多人自发集结起来,投入到抗震救灾的紧张运作之中。然而,很快有人在网上"跪求"民间救援组织和志愿者们不要再拥至灾区,因为他们给交通造成严重拥堵,影响了救援。救灾善举是否真的成了"添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这是我们需要的正能量。因此,苛责志愿者仅能泄一时之愤,但于事无补,更不能因此打击全社会参与抗震救灾的积极性。古人早就明白"堵不如疏"的道理,抗震救灾的相关部门应当吸取经验和教训,通过理性、科学、高效的引导和协调,将这些正能量变成"雪中送炭",而非尴尬"添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