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36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国立中学,在我们今天看来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是,国立中学却是抗战时期(1937年-1945年)中国教育史上一段高亢、悲壮、颇具影响的传奇。因为国立中学与一串串闪亮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佩云、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著名诗人贺敬之、国防科  相似文献   
72.
《干部之友》2003,(4):26-27
  相似文献   
73.
自教育从人类文明内部得到分化以来,教育就以某种有限螺旋式的轨迹发展着,这种特征在人类文明进入近代之后表现得更为突出,几乎所有伟大的教育家都参与其中,并为人类教育事业平衡健康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螺旋发展主要围绕着教育的两大要素展开,即教育主体和教育内容.教育主体中受教者与施教者相互关系的辩证发展不仅表现了教育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而且也间接地反映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人类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价值观;而教育内容中人文思想和自然科学的相互交织和碰撞则直接体现了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明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74.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历史,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这些经验无论是对现在还是对将来,都不是可有可无的。因而,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积极探索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历史分期以及发展概况,充分发挥其作用,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75.
从历史的角度入手,探索了法国国家工程师、民用工程师、应用工程师的形成和分化,并从路径依赖的角度分析法国工程教育的精英化和封闭性.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法国工程教育目前进行的联合与集成,展示了法国工程教育由于社会经济的变迁从分化到集成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76.
二战结束以后,日本百废待兴,教育也面临着一次重生。在外界压力和国内人民的抗议声中,它不可能走回军国主义教育的老路。这体现在它的换代性改革中,但是与战前教育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它不可能与其一刀两断。这个时期的  相似文献   
77.
《读史阅世六十年》是何炳棣在八十多岁高龄时完成的一部学术自传。其主旨,不在于记述作者自己的一生,而在于通过自己一生的治学经历,为未来中国人文学科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用作者的话来说:“本书主旨是把本人一生,在国内、在海外,每一个阶段的学思历程都原原本本、坦诚无忌、不亢不卑地忆述出来,而且还不时作些严肃的自我检讨。我相信,唯有如此做法,此书才可望成为学术史及教育史等方面具有参考价值的著作。”  相似文献   
78.
正1929年至1931年,东北蒙旗师范学校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积极传播马列主义进步思想,培养了百余名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的优秀人才,在东北和内蒙古民族教育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沈阳大南边门,曾有一所仅存在两年多,却在蒙古族教育史上有着相当大影响的东北蒙旗师范学校。该校是当时蒙古族教育的最高学府,除开设蒙文、汉语、数理化等课程外,校长郭道甫还指定学生阅读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史、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论述及介绍苏联革命的进步书籍,使该校一时成为蒙古族青  相似文献   
79.
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自诞生之日起就非常重视对工农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列宁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中提出了在思想政治教育史具有重要地位的"灌输论"。受此影响,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壮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都离不开党卓有成效思想政治工作。中央苏区时  相似文献   
80.
吴式颖教授     
吴式颖,女,祖籍安徽泾县,1929年农历9月24日出生于河南信阳。1952年肄业于华中师范学院,1957年毕业于前苏联国立列宁格勒赫尔岑师范学院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回国后分配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1973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任教。1999年10月退休前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92年10月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教育学会全国教育史研究会理事、国际马卡连柯研究会理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