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篇
法律   646篇
中国共产党   95篇
中国政治   272篇
政治理论   67篇
综合类   2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弘农 《协商论坛》2011,(7):60-60
紫砂壶是一种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制品,因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似,以致文人雅士深爱笃好,以坯当纸,或书款识,或刻以花卉印章,托物寓意,每见巧思。  相似文献   
62.
(一)导言法语中"信贷"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redere",该拉丁词的本意为"相信",涉及到信任这个概念。信贷也许是合同最古老的来源之一,合同需要这种信任,因为合同意味着延续的关系。我们可以把信贷视为债权人或放款人将一笔钱交给债务人或借款人支配,债务人-借款人则承担在约定期限内履行偿还的义务。  相似文献   
63.
高圣平  王琪 《法律科学》2011,(5):116-121
抵押权设定后,抵押人并不丧失抵押物的处分权。在抵押权人同意抵押物的转让的情形下,抵押权人可依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性,就抵押物的转让价金提前清偿或者提存;在抵押权人不同意抵押物的转让的情形下,抵押权人可追及至抵押物而行使抵押权,抵押物受让人自可代为清偿债务而消灭抵押负担。抵押权人的同意只是其主张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抑或追及效力的分界。无论抵押权人是否同意,均不影响抵押物转让合同的效力。  相似文献   
64.
赵福林 《中国公证》2014,(12):51-55
正一、租赁合同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在实践中的必要性在租赁交易量日益增多的今日,不断出现租赁合同双方诚信缺失、租赁合同违约责任执行困难等问题。并且如果出租方到期拒绝返还押租金、承租方到期拒绝腾退房屋,权益受侵害的相对方一般难以获得相应的救济。特别是在商业性的租赁关系中,作为经营者的承租人常常会因经营  相似文献   
65.
宋欣 《学理论》2014,(8):39-40
中国哲学在传统与现代的转型中,是中国人民的文化根基,通过对比中西哲学中中国哲学的特点与思维方式,以儒家哲学和文化为主,从物我合一的思想出发,在中国政治与中国哲学的关系中,阐明中国哲学之本来意蕴,以期找到新时代发扬中国哲学的三种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66.
正[案情]2012年8月11日下午3时许,被告人苏某与同村村民陈某一起从集市回村,陈某在回村的路边捡到一块重达288.70克的玉石。陈某对玉石知识一无所知,知道被告人苏某对玉石颇有研究,就让被告人苏某帮忙看看自己捡到的是什么石头,被告人苏某看后意识到这很可能是  相似文献   
67.
黑格尔哲学与康德哲学有一种渊源的关系,二者又有一种本质的不同。康德哲学是一种观念论的哲学,但属于个体知性化的唯心论。黑格尔的哲学也是观念论的,但其真正的实质则属于绝对理念论。从源流上来讲,康德的哲学源自于普罗泰戈拉和休谟的主观化哲学,而黑格尔的哲学则源自于斯宾诺莎及谢林的实体化哲学。  相似文献   
68.
孙敏明 《求索》2011,(2):127-129
"游"是庄子思想非常特殊的用语,庄子大量使用"游"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本文通过考论,得出其中特殊用法的"游"的本义是指无所为而为的精神自由活动,"游"的表现形态有外游、内游和至游之分,相应的则有物境、心境和道境三境界。  相似文献   
69.
作为大陆法系物权法制度的特有概念,物上请求权在民法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2007年,我国制定并颁布了《物权法》.在此基础上,对物上请求权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相当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应当从物上请求权之概念出发,认识其性质与类别,辨析其与诉讼时效之关系,进而探讨其私力救济之问题,并结合《物权法》现行规定之纰漏提出可行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0.
周煜 《法律科学》2015,33(2):79-88
"人格物"是一个在对人格权保护的讨论中所衍生出的新兴的概念,其特点表现在一般的物品上附着了当事人的情感利益,对于特定当事人来说物品具有了一定的人格化倾向。行为法律经济学是西方法经济学研究中所发展出的新的分支,其强调在分析法律问题时应该使用心理学、脑神经科学和行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架构,以新的视角发现和探索法律问题的根源。在使用行为法律经济学方法对人格物进行分析后,人格物的内涵和外延都存在模糊不清之处,尤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对于物品的价值无法判断,所以其很难作为一个完善的概念纳入人格权保护的体系之中。因此,在具体涉及到人格物的案件中,应该持一种比较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