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金刚变形记     
《变形金刚》好莱坞式的大团圆不仅仅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人类再一次拯救了地球,而是在现代性的自我反思中又为现代性保留了底线,正如金融危机只是一时的错误,而不是现代性自身的痼疾一样。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21,(1)
智能机器人在给人类生活带来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给人类带来新的伦理挑战。智能机器人智能性的提高,促使人类在与其互动中更深刻地思考人的本质。智能机器人替代部分人类社会角色从事繁重危险的工作,解放劳动力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智能机器人的警惕和担忧。脑-机接口、人机交互技术使人机关系从对立走向融合。智能机器人与人在技术实践中构成共同的道德行动者,但目前,智能机器人仍然是弱人工智能,无法独立承担道德责任,不能成为和人类同等地位的道德主体,破解智能机器人的伦理困境,需要建立人-机责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14.
我国城镇化、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对公安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智能机器人在以下方面的开发应用能够有效创新公安工作路径:智能机器人和其他设备结合充当警察的无人武器系统;协助警察执行排爆、攻击、追踪等危险性任务;代替警察进行巡逻、安检,为民众提供资料查询、开具证明、填报资料等服务;作为流动监控设备,协助警察快速处理交通问题;实现远程实时司法鉴定等。未来的智能机器人,将在公安机关履行高效、精准的社会管理职能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等智能机器人的自主性、学习和适应能力不断增强,一方面很难将其看作是人类手中的简单工具;另一方面伴随而来的可预测性、可解释性、因果关系等问题将使得证明产品缺陷责任等既有侵权责任变得越来越困难,可能带来责任鸿沟,使得被侵权人的损害难以得到弥补。面对可预期的责任挑战,侵权法、合同法等法律规则的不充足性和局限性将逐渐显现出来,对新的法律规则的需求也将变得越来越迫切。为此,欧盟、英国、美国等已经开始探索新的责任框架。为了更合理、有效地对智能机器人造成的损害分配法律责任,严格责任、差别化责任、强制保险和赔偿基金、智能机器人法律人格等都是潜在的法律方案;但立法者或者法院最终选择何种方案,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论证,以便实现法律的利益平衡目的。  相似文献   
16.
陈冰 《新民周刊》2012,(29):56-58
或许正应了"树大招风"这句谚语,苹果在中国遭遇连环诉讼。苹果刚刚向唯冠支付6000万美元"和解费",又有一家名为智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臻科技)的智能机器人公司在上海起诉苹果,他们认为iPhone4S的最新功能Siri涉嫌侵犯其公司在国内的专利,要求苹果公司停止侵权。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究竟有什么来头,居然和...  相似文献   
17.
新技术     
《小康》2014,(8):16-16
最新版智能机器人踢球倒水超级灵活 当地时间2014年7月16日,比利时扎芬特姆。本田推出其最新款阿西莫智能机器人。这款机器人是改进版本,拥有更灵活的双手,能够以每小时9公里的速度奔跑。Ta的动作能够精细到斟倒啤酒、敏捷准确地踢足球等。  相似文献   
18.
当您走进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迎面而来一个白色的智能机器人,与您问候、握手、说话、拥抱甚至跳舞,是否很有科技感?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近日,智能机器人Cruzr(克鲁泽)亮相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成为市民、旅客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20.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其所带来侵权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现有侵权法能否满足智能机器人侵权规制的需要,是学界和立法界须首先考虑的问题。就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而言,智能机器人依然处于法律客体阶段。因此,现阶段侵权法规则如产品责任、使用者责任等得以部分适用,但基于智能机器人侵权的特殊性,应当将其核心设计缺陷所导致的责任从产品责任中剥离出来,直接由设计者承担。智能机器人的数据提供者对智能机器人的自主行为产生巨大影响,亦应当成为可能的责任主体之一,并要求设计者和数据提供者在举证责任分配上承担更多的义务。"人机切换"中使用人接管过错的认定须根据人类的反应能力合理确定。此外,还应构建智能机器人侵权责任的配套制度:一是应用"黑匣子"技术辅助侵权责任的证明;二是发挥强制责任保险的风险分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