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35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966年9月中旬的一天,一群红卫兵造反派以"破四旧"的名义,闯进梁思成在清华园的住所。一番搜查后,他们找到一把镌刻着"校长蒋中正赠"字样的短剑,如获至宝。  相似文献   
12.
萧默 《传承》2010,(22):20-22
1943年,常书鸿开创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几经风雨飘摇,却在抗战胜利的前夕被国民政府撤销了。常书鸿好不容易两次从内地招来的艺术家、学者和工作人员,包括自己的妻子,都因为研究所毫无经费来源、生活无法维持,或忍耐不住这里的艰苦与寂寞,纷纷离他而去,甚至不辞而别了。常书鸿几经辛苦才建立起来的队伍可以说已经全军覆没,最后只剩下了两名青年工人。处此绝境,他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3.
"北总布胡同24号院并不在城四区挂牌保护院落名单中,其建筑价值尚需评估。"近日,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做出上述表示。这座"24号院"并不是一座普通院落,而是"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前段时间,开发商已经动手拆除了,只是迫于舆论的压力而暂时停了下来。  相似文献   
14.
谢璐 《江淮法治》2012,(4):26-26
新春伊始,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给温馨祥和的龙年春节带来了极不和谐的一笔。目前,位于北京北总布胡同24号院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已基本拆除,剩下的只是矗立在废墟里的几根房梁,现场再也找不到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夫妇回忆梁思成故居时所称的“封闭但宽广的院子”、“几株开花的树”和“每边一排单层的住房”。回想梁思成夫妇曾为我国古建筑保护所作出的万般努力,他们为老北京城墙的一砖一瓦奔走流泪,却保护不了自己的故居。这其中又有多少的伤感与无奈啊。  相似文献   
15.
徐飞 《北京观察》2011,(12):25-27
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中说过"这条轴线并不是供人行走的,而是引导人向中心建筑致敬的。"这条轴线指的就是北京城中轴线。  相似文献   
16.
陈华文 《检察风云》2013,(16):82-83
梁思成作为中国著名的建筑历史学家,终其一生都在为研究、保护传统建筑而努力。作为民族主义者,他在建筑设计、教学与研究中,始终强调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并试图建立与西方相抗衡的中国建筑话语体系,然而世事变迁,他的建筑之梦醒来后却是无限的遗憾。  相似文献   
17.
禾刀 《南风窗》2012,(21):96-96
如果说西南联大是民国高校教育的杰出代表,那么中央研究院则浓缩着民国学人群体的铮铮风骨。曾有人如此评价鼎盛时期的中研院,"生物组接近世界最高水平,数理组与世界顶尖水平不相上下,人文组几乎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虽然此论是否准确有待严谨考证,但中研院在国际同行中掷地有声乃有目共睹。虽然那是一个炮火纷飞,社会颠沛流离,物质奇缺的战乱时代,但学人群体矢志打造学术丰碑展露的铮铮风骨,至今为人景仰。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泰斗、"头号中国通"、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  相似文献   
18.
禾刀 《南风窗》2013,(21):96-96
在中国以及"中国学"盛行之地,"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这一名字远较他的英文名字更具知名度。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费正清的"中国学"影响非凡,费正清与中国人交往极深。蒋介石为什么会丢掉中国大陆?毛泽东有着什么样的缺憾?为什么"延安访问团"没能扭转美国对中共的政策?中国人口将来是否倍增?邓小平领导的中国变革将会走向何方?中国将如何走向公民社会……在《费正清中国回忆录》中,费正清记录了他  相似文献   
19.
2012年2月14日,吴良镛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证书.这位如今看起来身体已有些虚弱的老人,却曾经用他身躯里蕴藏的那种巨大能量,为中国的建筑业求索一生. 作为梁思成事业的继承者,现年90岁的吴良镛倾其一生探索中国建筑业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20.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的文化名人绝大多数不愿与日本侵略者为伍。以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为代表的文化名人经过千辛万苦投奔大后方,经历了此前从未有过的生活磨难。然而他们夫妇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抗战到底,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彰显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应有的气节与风骨。此外,他们并没有放弃学术研究,孜孜以求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为全民抗战贡献了应有的力量,体现了对祖国深厚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