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35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书评     
《红岩春秋》2014,(4):77-78
正《日本为什么侵华:从甲午战争到七七事变》作者从第一手资料出发,从历史细节上首次披露了从甲午战争到"七七事变"这40多年间,中日双方交恶的经过,深入、完整、客观地剖析了日本为何要维护诸如满铁(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等"满蒙权益",日本军人与文人政府的血腥角力,进而走上全面侵华的因由和过程,以及中国几十年来  相似文献   
72.
国徽是一个国家的正式标志,象征着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一般都是以简明概括、富有寓意的图案,作为与他国相区别的一种庄重的徽标.  相似文献   
73.
史飞翔 《党史纵横》2012,(12):29-30
1948年年底,随着解放战争的进展,国民党败局已定。在这天翻地覆的历史关键时期,何从何去成为摆在中国知识分子面前的一个艰难选择。这时,远在美国的费正清夫妇给梁思成写信:"北平保不住了,共产党来了,看来台湾也不保险,还是把全家接到美国来吧?"梁思成轻松作答:"共产党也是中国人,也得要盖房子。我还是为新中国的建设出力吧。"  相似文献   
74.
国徽的诞生     
焕然 《党史博采》2009,(10):8-12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之一。在许多体现国家尊严的场合,才允许使用国徽。每个中国人,都把深深的爱国之情寄托在国徽之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产生,也有  相似文献   
75.
我读了《中共党史人物传》①中的李四光传、侯德榜传、梁思成传、华罗庚传和钱学森传。5位前辈都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都在不同科学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他们又都是共产党员,而且把参加共产党视为自己多年追求的夙愿。我于是想到一个问题:自然科学家和共产党员为什么能够兼容于一身?科学和政治两者有什么相通之处?我试图从他们的传记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76.
RidingthelocallyhiredstrongmulesLiangSichengandhiswife,togetherwittwodevotedpilgrims,beganhisthirdtriptShanxisixtyyearsago.ThepainstakiinvestigationbyLiangSichengandhiswiftotheFoguangTempleandotherancienbuildingsinthecountryhadyieldedthemacluetothepuzzlesurroundingChineswoodenstructuralsystem--sothathecouldfinish"interpreting"the"YingzaFashi"or"BuildingStandards",abookthasetsforththetechniquesoftheSongconstructioninaterminologyunfamiliartthemoderneye.1937年6月,最炎热的那些日子,年轻的建筑学…  相似文献   
77.
正四没多久,江青一伙倒台了。多少年的动荡生活结束了,梦寐以求的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的理想实现了。国门打开,侯仁之作为访问学者再一次来到久违的西方,世界变化之快给他极大的震动。而颇有戏剧意义的是,梁思成和他极力保护的北京城墙虽然基本不复存在,但并不知道这件事的美国匹兹堡大学校长却以一种特殊的举动为古城砖的价值做了结论。  相似文献   
78.
正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来哀悼你的死;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简单的,你给了。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这沉默的光荣是你。这是一首名为《哭三弟恒》长诗的开头部分。1948年5月出版的《文学杂志》第二卷第十二期,刊载了我国著名建筑大师、诗人林徽因的这首长诗。许多熟知林徽因的人认为,她写这首诗,不仅仅是为了纪念1941年3月14日成都对日空战中阵亡的弟弟林恒,也是为了怀念她和丈夫梁思成有缘结识的那批为国捐躯  相似文献   
79.
著名学者梁思成曾预言:"北京城不会得‘感冒’,但总有一天它的交通会得‘心脏病’。"如今,交通患上"心脏病",已非北京一市。从分区域"限行"到全路段"限号",从摇号"限牌"到收费"限停",一些城市的治堵举措不可谓不多,但"拥堵之殇"并未根本缓解,这些措施也被公众揶揄为"打补丁"。其实,拥堵的症结在哪,"打补丁"能否治根本,相关部门并非不明白。早在  相似文献   
80.
大概是受到嗣父行伍生涯的影响,袁世凯自小虽然轻视读书,却喜爱兵法,立志学"万人敌"。尝自谓:"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喜好兵书,常常不惜重金搜罗购买各种版本的兵书战策,被人讥笑为"袁书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