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134篇
中国共产党   61篇
中国政治   96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对警用现役某型号多旋翼无人机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增加了下挂模块任务舱,对无人机攻击平台进行了设计,并对可作为挂载武器的枪械枪管内弹道膛压进行了研究,对下一步无人机攻击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2.
Wi-Fi逐步取代ADSL成为家庭组网首选的同时也使得以射频技术为基础、以路由设备为核心的无线局域网面临着突出的安全问题。结合信道开放引发的传统伪AP攻击与路由固件的溢出漏洞,提出一种更隐蔽的新型伪AP攻击方案。分布式控制网络架构下高耦合的数据层与转发层使得现有网络设备无比臃肿,为解决这一问题,斯坦福小组提出SDN网络架构。借助这一思想,提出了一种控制转发分离的安全策略。经过分析,该策略能够有效检测这种新型的伪AP攻击。  相似文献   
173.
RFID技术已经在小额支付、电子护照、准入、仓储、物流等等流域广泛应用。与互联网的发展历史类似,RFID系统的发展在一开始只关注了功能实现,而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存在不足。通过研究,讨论了常见的RFID系统软硬件攻击方法,对已有的RFID认证协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现中间人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的实施方法,对RFID系统的信息防护提出了普遍适用的方法和措施。为了加强RFID系统的信息安全,通过对已有认证协议改进,设计出基于HMAC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实现标签和读卡器、读卡器和后台服务器之间的双向认证。改进后的的协议实现了对窃听、篡改、信息阻塞、中间人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等攻击方式的有效防范,可以应用于现有RFID系统中实现高等级信息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174.
目的探索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用于预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发生严重攻击行为的价值,为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暴力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对某精神卫生专科机构2009年9月在院的918例住院患者采用MOAS进行评估,并随访2年内是否发生严重攻击行为。通过SPSS 21.0分析采用MOAS评估预测精神障碍患者发生严重攻击行为的价值。结果 (1)与未发生严重攻击行为者相比,2年内发生严重攻击行为者,其MOAS评分中言语攻击、财物攻击、身体攻击和加权总分存在差异(P0.05);(2)MOAS中的言语攻击评分,与2年内精神障碍患者的严重攻击行为相关(P0.05);(3)通过MOAS各项评分预测2年内精神障碍患者是否出现严重攻击行为时,言语攻击、体力攻击及加权总分三项评分存在一定的价值(P0.05)。结论 MOAS评分用于预测住院的精神障碍患者2年内发生的严重攻击行为时,存在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5.
176.
罗鸿燊 《清华法学》2024,(1):191-208
婚恋类诈骗说明,内心事实型欺骗的可罚性并非不证自明。事实是欺骗行为的对象,而内心事实在本体构造上具备三个属性:它的内容具有未来性,并指涉自由意志支配的行为,兼具形式上的现在性。第一、三个特征令其无法满足事实主义视角里的可证实性要求,而第二个属性则难以符合规范主义路径中的可信赖性标准,原则上内心事实不应是欺骗的对象。但是,一旦内心事实在社会交往中被法律规范义务化,被害人个体自由转化为受诈骗罪规范目的保护的交往自由,那么内心事实成为真相权利的内容,则例外地可被欺骗。此时刑法应坚持从属性,结合民商法规范对义务进行识别与判定:婚恋诈骗中行为人对婚姻行为的内心态度无法被义务化,其不是在进行规范意义上的欺骗;不法原因给付中给付方也不享有期待履约的民事权利,不应在财产损失而应在欺骗行为上阻却构成要件;在“航延险”等保险诈骗中,虚构、隐瞒乘机之内心意愿不属于虚构保险标的。规范世界不应迁就而应该形塑事实世界。  相似文献   
177.
近两年来,我国各地虽然对外汇黑市进行了严厉的打击,但外汇黑市依然禁而不止。外汇黑市里充满了陷阱,一些缺乏外汇知识而又初涉外汇黑市的居民,常常被那些专门从事倒汇的骗子所欺骗。  相似文献   
178.
<正> 盗窃与诈骗是侵犯社会主义财产与公民个人财产的两种独立的犯罪。但是,有时犯罪人在进行盗窃时运用欺骗手段,使受害人或其他人发生误解,从而骗取了他们的信任。在鉴别这类犯罪时便发生了困难。  相似文献   
179.
刘宇松 《法制与社会》2014,(3):120-120,125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严禁以欺骗的讯问方法来收集证据。但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由于刑事案件的特殊性、侦查活动的对抗性,使得欺骗性侦查谋略在整个侦查活动中的运用成为一种必要,因此,侦查讯问应该对欺骗性讯问具有一定的容忍度。本文认为,根据我国国情,一旦对侦查讯问中的欺骗手段提出容忍条件,将不利于非法讯问的有效控制,而应从欺骗性讯问的法律界限入手,对侦查讯问中的欺骗性讯问作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180.
关于在"中国语境下如何讲述民事诉讼",作为方法论上一种新的"叙事"尝试,本文叙述民事诉讼的实体审理对象随程序的经过而逐渐展开形成、最终到达当事人之间纠纷得到解决的基本过程及内在逻辑。延伸讨论部分则对于程序法上若干与民事诉讼案件实体形成紧密相关的重要概念或理论做简要的介绍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