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41篇
世界政治   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319篇
中国共产党   78篇
中国政治   240篇
政治理论   51篇
综合类   1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刘文斌 《法制与社会》2012,(18):107-108
贪污罪和盗窃罪作为两类高发的财产犯罪,却得到了我国现行刑法歧视化的不同法律评价。在犯罪主体上,存在草率定性和隐性身份歧视问题;在犯罪的主观方面,对重者无罪推定,对轻者却有罪推定;在犯罪客体上,评价标准或虚或实、倚轻倚重;在犯罪的客观方面,法律对二者行为方式的纳入程度并不均衡。这就造成了在法的适用层面存在诸多难以令人信服的矛盾之处,所以有必要对现行的相关法条进行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22.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随迁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受侵害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力求从分析原因入手,提出一些改变这一不公平社会现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3.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增长压力加大,劳动力市场还在逐步健全之中,新增劳动力数量庞大,劳动力市场总体上呈现出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就业形势严峻。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在一些地方和经济组织中受到的就业歧视也日渐严重,歧视的形式亦多种多样。就业歧视对刚迈出校门的高校毕业生而言,不仅侵犯了他们的包括就业权在内的多种劳动权利,而且这也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相背离;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人才的浪费并且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针对这一问题,对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歧视的表现和其成因,通过实证的方法做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现行法律和加强反就业歧视执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4.
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近700万,"就业严冬"的到来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歧视。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的《就业促进法》以及《反就业歧视法》(专家稿)进行梳理与评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与进步所在,试找出推进我国《反就业歧视法》立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5.
对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的表现形式,如学生干部优先,"富二代"就业受冷遇,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政治面貌有要求等值得思考和辨析,以澄清公众对大学生就业歧视存在的模糊认识。国家立法部门应该尽快出台《就业促进法》的司法解释,解决司法无力的局面。  相似文献   
26.
李妍 《公民与法治》2013,(16):36-36
摒弃学校、性别、户籍、年龄等就业歧视,终结各种暗箱操作和“拼爹”游戏,营造公开、公正的环境,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27.
热词     
《廉政瞭望》2012,(2):11-11
歧视 指没有显现出来但已是心照不宣的某些歧视,它甚至已经积淀为一种“文化”,演变成了习惯。如城市人对进城打工的农民,上车遇见时不自觉地躲开;不少企业招人仅限男性。也可以理解为潜藏性歧视,如媒体上常称的“女市长”、“农民诗人”等,其初衷可能是要突出成才、成功的艰难,结果增加了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8.
殷辂 《学习月刊》2012,(24):14-15
香港与大陆人的素质问题成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舆论焦点.“蝗虫论”和“狗论”的极端情绪甚嚣尘上.这些谩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于平静.但是背后的问题却不会被时间解决。“蝗虫论”和“狗论”都在谈论所谓的素质.但素质绝不是人种或地域的问题。  相似文献   
29.
我国公民根据宪法享有平等及不受歧视的权利,但由于反歧视立法的缺失,我国的反歧视诉讼未能发挥判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社会生活中各类歧视现象仍然层出不穷。我国宜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反歧视法律制度,制定反歧视基本法以落实对公民平等权的法律保护,并在原告资格、举证责任、损害赔偿等领域进行制度革新以促进反歧视诉讼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