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别看“眼镜哥哥”金炜总在电视上与孩子们打成—片,其实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牛人”——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系,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拿到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工作后进入知名外企,在金融圈干得风生水起。放弃傲人高薪转行做专业主持人之前,金炜已位及所在外企的董事层。  相似文献   
52.
5月16日,59岁的蒋尊玉,戴着黑框眼镜,身穿灰色圆领短袖衫,在法警押送下,走上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被告席.经过座无虚席的旁听区时,他还不时左右张望. 这名深圳市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是十八大后深圳政坛落马的最高级别官员.在一线办案人员的眼中,蒋尊玉是一位“五毒俱全”的官员.他与深圳市多位房企老板关系密切,这些人时时环绕他左右,为他安排赌博、嫖娼,甚至安排他的情妇堕胎;他的前妻、女儿、女婿、亲家、妻妹甚至女婿的舅舅,都因腐败被调查;另外,他还隐瞒自己的“裸官”身份.  相似文献   
53.
正一、人们心中的法官提到法官,人们头脑中通常会浮现出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一名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或女人,身着黑色过膝宽大长袍,鼻梁上架一副黑框眼镜,满脸满眼都写满了沧桑,他或她在高高的审判席上正襟危坐;他或她不说话时令人既敬且畏,而一旦他或她开口说点什么时,人们心中就只剩下诚惶诚恐的忐忑了。总之,在人们的印象中形容法官的词汇不外乎以下几个:高高在上、刚正不阿、不苟言笑等等,之所以人们头脑中的法官是这样的形象,是因为法官这个职业自诞生以来就被贴上了一个标签:保守。尽管法官被称作"正义的化身"或"公平  相似文献   
54.
中国的"眼镜"首现于明代,用水晶做成,被视为奇珍异宝,"昏者视之明,小者视之大,远者视之近"。康熙皇帝在得到两广总督进献的水晶眼镜后,试戴感觉不错,便赐给了儿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帝。雍正年轻时视力就不好,自己说是戴了父皇御赐的眼镜才变得"精明",批阅奏章的效率大大提高。乾隆却是个喜欢把玩眼镜的人。一次考翰林,  相似文献   
55.
他,自打北伐时期以共产党员身份从军的那天起,便是一位眼镜军人。由于双眼高度近视,眼镜伴随着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  相似文献   
56.
李红军 《政府法制》2012,(32):41-41
除名表外,“微笑局长”杨达才的“天价眼镜”也被网友曝光。“越得不到答案,传言就会越多。”一位网友对此事的评论果然得到了事实的证明。有网友在微博中称杨达才戴的眼镜镜架最低售价为13万元;还有网友认为杨达才的腰带也价格不菲。有网友甚至戏言,“就差内裤没扒了”。  相似文献   
57.
他出生在一个贫穷而卑微的家庭。小时候,他大多数时间都和爷爷在一起。父母去田间劳作,爷爷和他在家中打扫院子、喂小鸡、烧菜做饭。很多时候,看着爷爷那么熟练地在简陋的院子里自如地穿行,他都不相信,爷爷是个盲人。但是,爷爷确实是看不见的。那天,他跟随父母去  相似文献   
58.
把电脑穿在身上?这个想法似乎不错。《纽约时报》专栏作者比尔顿近日撰文称,穿戴式计算机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当这项技术成熟,我们就能获得解放。可穿戴的计算机将使我们摆脱紧盯4英寸屏幕的生活。”他说的就是新鲜出炉的谷歌眼镜,这种可穿戴式设备已经名副其实地来到了人们眼前。  相似文献   
59.
眼镜的故事     
黄媛 《今日上海》2010,(7):18-20
19世纪末,西方人士和戴眼镜的风气及制作眼镜的先进工艺一起涌入上海,不甘居于人后的中国实业家也开始向眼镜业大踏步进军,民族品牌的眼镜不仅占领中国市场,还被送上了世博会舞台。  相似文献   
60.
<正>瘦削的脸颊,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架眼镜,一头浓密而凌乱的头发已经发白了,看到柯良友的第一眼,很难想象出这么一副瘦削的身板怎么就蕴藏着那么大的能量,可以做到12年如一日地帮助他人,不遗余力,不计报酬,默默付出。1969年,18岁的柯良友被分配到四师七十一团五连工作,工作中一直表现突出,连续9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闲暇时间更是一个热心肠的人,总是帮别人排忧解难,1987年,因工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