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55篇
中国政治   36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2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知与行是中国哲学史上一对古老的认识论范畴。从先秦至今,中国历代思想家们在知与行的关系上留下了许多经典名言.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各自对知与行的深刻见解。各种知行观点.就知和行及其关系的解决来说.大体上可分为行先知后、知先行后、知行合一等几种类型.其中有的主要侧重于从认识的产生、来源方面说明知与行及其关系。有的主要从认识的目的和作用方面解释知与行的关系问题.也有的是从两者的联系和互相依存角度说明知与行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13,(21):59-60
近年来,普陀区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知行统一,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利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实践基地这个平台,生动展示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热隋沤歌道德模范的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13.
黄凯平 《小康》2011,(4):40-41
不理解税,就不可能对一个国家的问题有深刻的理解,一个缺乏税收常识的社会,不可能理性地辩论这些问题近年来,公民意识日益觉醒,诸多公共事件都可以看到网络上活跃的言论。从腐败案件到强制拆迁,从官民纠纷到"跨省追捕"……网民都利用互联网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言词多数是表达对腐败现象的不满,对滥用职权的痛恨,对官僚不作为的鄙视。这些话语弥漫着一种不信任的情绪,真正的理性辩论却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4.
15.
当前,各民主党派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与行活动。民主党派成员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世俗化的浪潮中,是否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价值认同,并实现知行统一,是“学与行”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只有广大的民主党派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高度认同,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变成民主党派成员自觉的行动。  相似文献   
16.
"知"与"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知行之辩"亦是哲学史上唯物论与唯心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认识论领域长期论争的一个焦点.毛泽东在批判总结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知行问题的各种观点及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引入其认识论,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地解决了知行关系这一传统哲学认识论的重大难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着"知行背离"的现象.中国共产党是坚定的"知行统一论"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分析"知行背离"时代特征及产生根源,从中找出积极应对思路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索全程知行统一动态计分考核方式的实施方法,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本理论知识渗透到学生在校期间全程三年的日常言行举止中,延长了该门课程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完成道德教育知、情、意、信、行、习的总进程,收效甚好,对于当前全国高职院校在该课程实践教学中具有共性的六大难题,该课程的改革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编者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厚德载物、德行天下的优良传统,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发展动力。自古以来,始终有一种强大的道德力量牵引着社会文明进步。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内在规定性、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它不仅具有维系社会关系的功能,而且能够使个体获得自身的完善、具有提升  相似文献   
20.
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行转化中意志的重要性、作用及其培养途径,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行转化,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着力点.意志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行转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水平;调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变化;促使大学生形成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行为习惯三个方面.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意志品质,要巩固思想政治教育认知,为意志形成打好基础;要重视思想政治社会实践,在锻炼中强化意志;要通过物质鼓励和精神激励巩固大学生思想政治意志;要注重优化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濡染意志品质;要定期自我检查、评价和调节,提高意志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