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6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444篇
世界政治   17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867篇
中国共产党   914篇
中国政治   1517篇
政治理论   239篇
综合类   4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403篇
  2012年   526篇
  2011年   509篇
  2010年   562篇
  2009年   472篇
  2008年   454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谷峰 《工会博览》2006,(7):26-26
自1999年成立以来,中建一局华中建设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相继独立完成了全国人大会议楼、北京新盛大厦等十几个标志性项目,创建北京市“结构长城杯”工程7项,北京市安全文明工地20个。然而,外施人员因生存权利和生活权益得不到保障,与劳务公司之间  相似文献   
992.
全总十四届三次执委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协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这对于进一步推进工会维权工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也是党赋予  相似文献   
993.
杨先 《中国工运》2006,(11):F0003-F0003
全国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经验交流会于2006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孙春兰在讲话中指出,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工会做好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工会一定要按照六中全会的要求,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明确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河南、湖北、江苏、沈阳、重庆南川等省市总工会及吉林长春皓月集团公司工会在会上交流…  相似文献   
994.
《中国工运》2006,(2):10-11
全总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传达了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部署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十分重要。我们一定认真学习、狠抓落实。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职工有困难找工会”活动的重要意义广东省地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经济社会迅猛发展。2005年,全省GDP预计超  相似文献   
995.
《中国工运》2006,(3):20-21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国有企业改制中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更好地发挥广大职工在推动改革中的作用,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996.
铺开2006年2月中下旬,贵州省总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调研组,分为4个调研小组,分赴各市州地和各产业工会开展调研活动,这标志着省总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调研工作在全省铺开。据悉,省总调研组将在3月12日前结合调研掌握的情况和各市、州总工会、各地区工会办事处,  相似文献   
997.
一外来务工者作为职工队伍的新成员,在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关注外来务工者的利益诉求,维护其合法权益,是保护和调动外来务工者积极性的重要一环。由于种种原  相似文献   
998.
熊斌 《工会论坛》2004,10(2):32-33
基层工会是工会实施维护职能的基层组织 ,工会要履行和落实好维护职能 ,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依靠”方针 ,坚持依法维护 ,搞好”两个维护” ,强化自我维护 ,体现具体维护。  相似文献   
999.
为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 ,我国工会要加强工会组织的能力建设 ,即把握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核心 ,全面增强工会组织的五种能力 :组织动员职工促进企业发展的能力 ;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能力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职工队伍的能力 ;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在社会生活中,很多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因无人享有诉权,或者虽有人享有诉权,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行使,致使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得不到应有维护。因此.法律赋予公民、法人和特定的国家机关在民事、行政领域提起公益诉讼势在必行。借鉴各国立法实践,我国应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益诉讼制度,允许公民个人、其他社会组织和特定的国家机关为维护公共利益而提起诉讼,建立以检察机关为主的公益诉讼主体网络;同时规范适用公益诉讼的案件范围,并构建公益诉讼的特殊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