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3篇
工人农民   82篇
世界政治   9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6篇
法律   421篇
中国共产党   1141篇
中国政治   1255篇
政治理论   154篇
综合类   1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452篇
  2012年   466篇
  2011年   439篇
  2010年   330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在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一位年轻的大学生给站在身边的老人让座,没想到竞被老人拒绝了。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大学生再次请老人坐下,又被拒绝了。年轻人可能感到有些意外,有些尴尬,嘴里嘟哝了一句:“你摽我呀”(当地方言,即“你耍我”之意)谁知老人竞将“摽”听成了“嫖”,扬手便打了年轻人一耳光.还气愤的说:“我活了70多岁.一辈子清清白白。还从来没有人说我嫖过呢!”小伙子的嘴被打出了血。牙也有一颗被打松了,他很是伤心:“我只是说了句口头语.不是你说的这个嫖呀!我不是在骂你呀!”老人大概也觉得有点冒失,掏出了200元作为赔偿,但拒绝道歉。(据M《时代快报》)。  相似文献   
12.
胡志强 《人民调解》2007,(10):42-42
今年6月5日家住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某村的老王伤心地跑到村调解员老宋家,哭着说:"我做的什么孽啊!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老宋看见老人头上有鲜血渗出,连忙把老人带到村卫生所诊治并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3.
2006年除夕,苏北射阳县临海镇五岸居委会居民徐为余的家里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东北老人于友明吹灭他的69岁生日蜡烛后,微弓着腰,端起酒杯饱含深情地说:“我先敬你们一杯酒!13年了,是你们收留了我,把我当亲人看待,让我过上了好日子,不然我这把老骨头早就化成灰了。”老人说完一饮而尽,幸福的泪水溢满老人的眼眶。 13年,这位东北老人为什么有家不回?13年,在江苏一位普通的农民家里又演绎怎样一个超越亲情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14.
有一位知名的京剧名角患有隐性冠心病,在外面和票友们唱戏,人甭提多带劲了,没想到回家和孩子们拌了几句嘴后,突发心梗被送进医院。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少,山东省胸科医院心内科綦吉光主任医师指出,  相似文献   
15.
德平 《工会博览》2006,(24):54-54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妇人,没有任何亲人、朋友,长年生活在一家收费低廉的敬老院。除了必要的花销,不多为自己花一分钱。老人去世后,敬老院工作人员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写有老人名字的存折,上面有6万多元的存款。周围人不解,她完全可以吃饱些、穿暖些,可其实再想想,就明白了老人为什么不肯用这笔钱: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离开人世,不知道明天是否会需要一大笔钱。为了不可  相似文献   
16.
石破 《南风窗》2007,(12):64-68
2005年9月23日,93岁的白芳礼老人结束了十余年靠蹬三轮车资助近300名贫困学生的努力,在天津去世;2006年11月24日,71岁的武汉"希望老人"江诗信在令2164名失学儿童重返课堂之后,因善款被窃,心理之弦不堪重负,跳楼自杀;如今,赵在和同样发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面对教育公平的制度性漏洞,民间的个人救助者持续做着力不从心的填补。  相似文献   
17.
二楼的老人     
他住在我的二楼,是个面善慈祥的老人。独生儿子赴美留学后,他和老伴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18.
近日读到两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北京市大兴区兴华园社区,一对七旬夫妇义务照看一位86岁的空巢老人,每天给老人送上一碗热乎乎的米粥,一送就是两年。在东城区南池子社区,年过七旬的老李为一名瘫痪老人义务理发,已经坚持了13年。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重视天伦之乐,无论是以留学生还是以移民的身份来到澳大利亚,只要工作生活稳定下来,一般都要接父母来探亲、团聚。在移民比较集中的澳大利亚城市里,人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老人。他们在澳大利亚的生活如何呢?  相似文献   
20.
张益  叶菲 《海内与海外》2006,(10):26-28
离浙江瑞安市50余公里的西北山区桂峰乡,不仅是革命老区,也是著名的侨乡。桂峰乡四面环山,道路崎岖,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深潭出蛟虬,幽谷生桂兰”,正是在这翠谷碧润的山头里,出了一个乡亲们称颂的好侨眷、好干部杨余律。他与妻子董文梅俩人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关怀乡亲,怜贫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