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南风窗》2012,(20):89-89
环保可以很大,大到关注全球能源危机、气候变暖;环保可以很小,小到节约用水用电、拒绝一次性筷子;当然,环保也可以很时尚,就像上海大众汽车发起的"蓝思·众享"环保行动。9月8日、9日,以"蓝思观察站"为主题的街头路演活动现身广州正佳广场,用最"潮"的方式演绎上海大众汽车"蓝思·众享"的环保先锋理念。  相似文献   
52.
富国有富国的苦衷,穷国有穷国的烦恼。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气候变化,错综复杂地纠缠在一起.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平静。一个协调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但是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严峻挑战.即使在最发达的国家.依然可能成为打着问号的理想。  相似文献   
53.
阿根廷政府失去对油气产业的控制后,能源长远发展战略的缺失成为能源危机频繁的重大隐患,特别是油气政策的"政治化"严重扭曲了市场机制对油气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导致紧张的能源供求矛盾长期难以得到解决。2002年以来,阿根廷油气政策进入了以"强化政府对油气产业的控制力和主导权"为目标的调整阶段,这一阶段调整仍未结束。由于受资金、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政策调整进展缓慢。中阿油气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合作空间较广阔,在油气勘探服务、油气管线建设、油气技术装备出口等方面,两国可扩大合作。与此同时,中国石油企业可采取竞标、并购等方式获得油气区块权益,但合作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4.
吴磊 《当代世界》2023,(12):30-35
2022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国际能源供应链再次断裂,欧洲成为断裂的中心地带。欧盟通过增加来自美国等国的天然气供应来重置供应链,俄罗斯油气市场出口则进一步向东转,全球油气供应链重构暂时相对平衡但远未结束。在能源转型背景下,清洁能源供应链正在取代油气供应链,并成为全球能源供应链重构的主战场。全球能源转型对关键矿产需求的大规模增长和美西方国家实施的“脱钩断链”“去风险化”政策,加剧了各国对清洁能源供应链的争夺。中国坚决反对将能源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在加强同相关国家和地区能源合作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55.
欧洲人快用不起电了!这绝非危言耸听。进入2021年下半年以来,天然气、动力煤价格创历史新高,石油价格创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的新高,导致全球多国电价持续上涨,市场变化让人瞠目结舌。从欧洲到印度、巴西、黎巴嫩,从一次能源到二次能源,从短期现象到中期趋势,一场全球性的能源危机正在袭来。  相似文献   
56.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演变,人类生产与生活不断扩展,在能源危机渐趋严重的今天,核能与辐射技术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然而,核能与辐射技术给人类创造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小觑的安全隐患。切尔诺贝利悲剧阴影至今尚未散去,日本福岛又起危机……国际社会对核安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个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与反思。核辐射,看似神秘可怕,实则有规律可循。在原子能的时代,我们只有正确认识,科学利用,才能趋利避害,使这把"双刃剑"更加可靠、安全地服务于人类的未来。  相似文献   
57.
《党风党纪月刊》2002,(4):36-36
专家认为.大约50年后.人类将面临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现在广泛使用的传统能源严重短缺的局面。工农业的发展将受到能源危机的制约。  相似文献   
58.
《创造》2010,(7):47-50
节能的大时代背景自1973年第一次能源危机至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石油危机引发的能源安全意识,使得世界上很多国家更加关注节能,从“安全”的角度,通过能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实现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确保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9.
论《中国石油储备法》的立法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全球资源短缺和能源危机的背景以及当代语境,我国未来制定《石油储备法》的立法基础至少应包括立法理念、法律渊源、法律制度、规则体系、法律文本等内容以及相关的技术体系和实践载体,核心将是立法理念。安全理念、经济理念与人本化理念将贯穿我国石油储备立法目的、原则、储备模式的选择、储备规模的选择以及储备方式的选择之中,为立法提供宏观指导,亦应成为我国未来石油储备立法的主导理念。  相似文献   
60.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美、日、欧等国家在注重提高传统能源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均把新能源技术与产业作为战略突破口,希望尽快形成新增长点以应对目前的经济危机。以电动汽车为龙头的电动机械的研发,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的先进能源文化日益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