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25篇
中国政治   7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公共机构包括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在公共机构的节能监管上要求: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制定和组织实施本级公共机构节能规划,制定本级公共机构的能源消耗定额,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加强能源消费计量和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72.
《中国机关后勤》2009,(10):I0001-I0001,I0002
2008年8月1日,温家宝总理签署第531号国务院令,颁布《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公共机构节能纳入法制轨道的重要标志,对于推进公共机构节能,降低公共机构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一年来,全国各级公共机构节能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条例》,管理体制日臻完善,配套法规制度逐步建立,节能改造力度不断加强,资源能源消耗水平明显下降。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人均用电量与2005年相比累计下降18.5%,总用水量累计下降15.6%。同时,各级公共机构倡导节能,率先垂范,厉行节约,涌现出一批节能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节约资源能源的热潮。  相似文献   
73.
李津军 《党课》2007,(9):84-86
从原始能源到生物燃油 世界上有一种人们十分熟悉的原始能源,学名叫做生物质能,比如柴火。它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之一,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在世界能源消耗中约占14%。从广义上来讲,生物质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它们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机废物。从狭义上来讲,主要指植物个体,它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质。  相似文献   
74.
75.
北京市低碳交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北京市交通设施建设发展迅猛,机动车辆随之增加,由此带来的交通拥堵、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问题日益凸显。该文以北京市2005年至2010年居民出行调查资料为基础,运用低碳交通模型,预测在不同情景模式下各交通方式的发展情况,对不同交通方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及零污染的自行车等交通是北京市实现低碳交通的必然趋势,并提出北京市未来实现低碳交通发展战略及政策治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6.
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183号《宁波市公共机构节能办法》已经2010年12月17日市人民政府第9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市长毛光烈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动本市公共机构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宁波市节约能源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相似文献   
77.
能源消耗强度的直接因素分析与完全因素分析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能源消耗强度反映国民经济对能源的生产利用效率,是宏观经济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变量。它的变动影响因素可归纳为技术因素和结构因素,通常表现为能源直接消耗技术和产业结构,也可以表现为能源完全消耗技术和需求结构,据此可分别制作直接因素分析模型和完全因素分析模型来解释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动。两种模型各有其特点,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分析的目的和资料的状况。  相似文献   
78.
成都能源消耗强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能源消耗强度的因素可以划分为技术因素和结构因素两种,本文对成都能源消耗强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找出了成都市能源消耗强度变化的原因,并针对如何进一步降低成都能源消耗强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9.
《巴黎协定》的开放签署标志着全球新一轮减排行动的开始,如何做好国内温室气体减排,继续推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事关中国能否树立起全球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已经成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地,如何借助低碳城市建设助推国家减排目标的实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迫在眉睫的课题。作为"金砖国家"之一的巴西是低碳实践的先行者,早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上,就已对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做出了承诺。目前,巴西已通过完善环境立法、加快产业转型、发展新能源、实现交通低碳化等措施有效地推动了低碳城市建设,走出了一条"巴西模式"的低碳之路。地处巴西南部具有"世界生态之都"美誉的库里蒂巴市通过大力发展公交系统、倡导低碳生活等措施在低碳城市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基于此,本文以巴西及其典型城市——库里蒂巴为例,深入剖析其低碳城市实践经验,以期为我国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提供有益借鉴,最终为如何平衡我国生态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0.
乌云娜 《实践》2011,(10):23-23
一、低碳经济是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统一的多民族大国,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口数量多、经济增长快、能源消耗大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所面临的节能减排任务与能源、环境以及政策协调的压力十分巨大.而民族地区面临的压力更为突出。日本的卡亚教授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卡亚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