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27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8篇
法律   437篇
中国共产党   533篇
中国政治   754篇
政治理论   386篇
综合类   53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郭广银 《新视野》2006,1(3):31-34
管理学的两大传统理论范式——科学主义范式和人本主义范式都曾经对管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其内在的缺陷与不足也是显见的。本文认为,在当代中国的管理学领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可以尝试提出管理学的第三种范式——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范式,并以之为基础构建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观,其目的是有效地整合以上两种范式的内在合理性成分,从而实现管理科学在当代中国的范式更新和理念转换。  相似文献   
22.
高等学校作为一个复杂系统 ,其改革与管理成效的提高有赖于基于这种复杂性的系统的管理理论的指导 ,而自组织范式就包含着这种理论思维。本文为此阐述了自组织范式的内涵和管理意义 ,分析了高等学校引用自组织范式实施管理的可能、需要做的工作和需经历的过程  相似文献   
23.
20世纪末,一场从管理到领导的广泛而又深刻的范式转型迅速风靡世界,使得人们开始重新诠释一种古老而又新鲜的人类活动———领导。对这一范式转型的演进历程以及它所带给我们的启示进行分析,无论是对于领导科学的理论建构,还是对于领导科学的实践活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
传媒研究的四重语境:一个本土化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媒研究中的功能主义范式不能对社会中动态的、冲突的部分给以把握,也不能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中的传媒的相关问题作出解释。应将传媒处身的“语境”视为一种问题视野,在其中对传媒现实给以观察与解释,并从中国的社会发展所处阶段、政治经济现实和传媒生存状况等多个维度出发,重视当前传媒研究的四重语境,即前现代的社会阶段、后现代的话语氛围与消费主义思潮、传媒的受控与工具性质、传媒的商业化倾向。  相似文献   
25.
“十一五”期间,上海将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经济结构提升、社会结构转型、城市功能转换的重要时期,面临“三大机遇、三大挑战”,市发政委主任蒋应时对上海未来五年的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6.
本文立足于改革步履惟艰的中国政府行政,指出在从传统行政范式向治理模式转换过程中,克服传统行政的弊病,提升公民参与行政力度的重要性,使服务、法治、参与的民主思想成为人本政府治理中的精髓。  相似文献   
27.
乡政村治,一个耳熟能详的范畴,如何实现该范畴的“最惊人的变故”(恩格斯语)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同学者从不同维度厘析乡政村治并取得丰硕成果,在运用范式分析方面更是成果喜人。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对一种新范式进行剖析,构建国家、基层政权、基层社会三者博弈过程的模型,通过分析试图揭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8.
考察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教育技术自诞生起,就不是教育,也不是技术,而是教育与技术统合的客观存在。对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应该从观察作为客观存在的教育技术实践入手,通过对现象进行本质直观的描述和对现实问题答案的追寻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29.
这些年阴差阳错地与中学语文教育发生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自身也经历了从"思想者"到"实践者"的角色转换.我曾说过,"思想者"与"实践者"是有各自不同的逻辑,因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的:思想者着眼于新的教育理念的建设,并从自己的教育理念出发,对现行教育的弊端做出批判,从而形成一种思想、舆论的压力,以促成改革,并为其所呼唤的改革提供思想资源;因此,要求思想的彻底,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因而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而不考虑现实的操作.  相似文献   
30.
“无效行为转换”理论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前,上海《法学》月刊社邀请复旦大学法学院胡鸿高、王全弟,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黄来纪,上海大学法学院李铸国,同济大学法学院杨心明,华东政法学院傅鼎生、庄建伟、武胜建等上海民法学界的教授、研究员,借座华东政法学院交谊楼,就“无效民事行为转换”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研讨。现将研讨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