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31篇
中国共产党   49篇
中国政治   69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3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61.
著者在该书《后记》中写到:“本书对苟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家文化的另一趋向的所谓重新发掘和新的解读,乃是以一个基本思路作为解释框架的,那就是与人本身的不同意蕴相对应的关于自由的不同层面涵义的辨析和区分理论。本书即是以此为导引,试图从苟子思想中寻求儒家文化与民主政道对话与融通的新的可能之路的。”  相似文献   
62.
论荀子的道德教化及其主要实现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荀子思想中的道德教化理论富有特色,他从“人性恶”理论预设与“群居和一”社会性存在的内在矛盾出发,论证道德教化的必要性;在道德教化的价值指向和依靠对象上,既凸显人的主体性地位,又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在实现方式上,既高昂以“全”、“粹”为目标的道德理想主义信念,又坚持现实主义的原则,强调实践理性的作用,拓展了教化的崭新途径。  相似文献   
63.
曹银凤 《政府法制》2010,(22):F0004-F0004
荀乡逢盛会,歌舞迎宾朋。在第五届中国(山西·安泽)荀子文化节开幕的大喜日子里,在安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55项重点工程项目剪彩的喜庆时刻,鼓乐齐鸣,欢歌起舞,全国著名编导张继刚及张也、冯巩、孙悦等众多知名艺术家。  相似文献   
64.
韩非子是荀子的学生,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通过秦制影响了中国几千年。韩非子思想的形成是先秦诸文化斗争与融合的结果。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尚法的霸道成为历史的趋势。齐楚的道法思想顺应了这种选择。齐国的稷下学宫成为熔铸道法思想的冶炉,形成一道历史场域。在这种场域中,黄、老、尧、舜、汤、文、武、周公、孔子、管子、慎子、申子、孙子、孟子、荀子等先贤思想粉墨登场,使历史充满了张力,结果便是韩非子的浴火而生。  相似文献   
65.
孔孟荀的行政伦理思想非常丰富 ,至少包括利民安民、民为政本 ,坚持正义、公平理政 ,忠于职守、敬业勤政 ,节用裕民、清廉为政和正身律己、以德为政等几个方面。孔孟荀行政伦理思想对于加强当代行政伦理建设和提高干部道德修养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6.
从人性论看孟子、荀子的治国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善军 《前沿》2004,(9):186-188
在中国古代 ,可以说治国主要就是治人 ,治人的前提是要知人 ,因此人性论就当然地成为治国方略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人性的不同预设和认识的解读 ,可以看出其论者各自不同的治国理论。孟子和荀子都是儒门中人 ,但二人在人性论上尖锐对立 ,孟子提出性善论 ,而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而这种治国路径选择上的不同是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67.
"天"与"人"这两个哲学范畴在中国哲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贯穿中国哲学史的"天人之辩"则在先秦之前的奴隶社会已经发轫.本文试图就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与"人"这两个概念的产生以及先秦哲学中"天人"之辩的发展做一个简单的疏理  相似文献   
68.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转型时期,这种转型导致了人们价值观、荣辱观的错位,迫切需要重塑伦理荣辱观在人们心中的信仰。由此,荀子提出了他的先义后利等荣辱观思想。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时期,也同样存在着荣辱观念错位的问题,学习荀子的荣辱观思想对我们今天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9.
荀子继承了儒家重视道德教化的传统,对道德教化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并使用了“教化”这一概念,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出发对道德教化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提出并论证了礼法并用的道德教化方法,突出了师友在道德教教化中的作用。在儒家道德教化思想的发展和完善中,荀子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70.
目前所见到的各家注本对于<荀子·劝学篇>的主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读.其共同点是:将文章主题概括为"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实则这篇文章讨论的是学习、教育的过程中持之以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切实成效的问题.而不是要不要学习或学习重要不重要的问题,也不是生活环境、客观条件如何影响于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