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22篇
工人农民   26篇
世界政治   48篇
外交国际关系   52篇
法律   206篇
中国共产党   402篇
中国政治   661篇
政治理论   130篇
综合类   16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指数基金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本文论述了指数基金的理论基础及运作管理,并对中国指数基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92.
我国人口素质衡量的指数改进及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渝琳  赵钰 《探索》2007,(1):101-105
本文从人口素质的涵义及基本理论出发,在对目前较为通行的人口素质指数模型的评价分析之上,使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揭示影响我国人口素质及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的综合指数,使其能更加全面的反映我国人口素质的现状,从而提出有利于我国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93.
幸福指数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崇顺 《学习与实践》2007,(10):140-145
幸福与和谐,是人类永恒追求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终极价值,创造幸福生活与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现代化发展最重要的价值取向。社会和谐是人民幸福的基本条件,幸福指数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指标。幸福指数的提出,反映了发展观的变迁与更新。由于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幸福指数在运用的过程中也有它的局限性,需作深入的研究和科学的设计,使其具有更高的信度和效度,以期更好地实现其监测和评估社会和谐程度的功能。  相似文献   
994.
《小康》2006,(5):20-21
今年4月,《小康》杂志会同有关专家,对2005年4月~2006年4月间“生命小康”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得出2005~2006年度中国生命小康指数为71.5分,比上期(2004年4月~2005年4月)74分下降2.5分。这对致力于全面小康建设的中国来说无疑  相似文献   
995.
地方政府行政服务大厅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客满意度指数是从“顾客”的角度来评价组织绩效的一种测量体系,笔者在借鉴国内外地方政府顾客满意度指数的基础上,以沈阳市七个区行政服务大厅为例进行地方政府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的实证研究,并提出构建地方政府满意度指数模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6.
赵奕 《小康》2005,(1):45-45
你衣食无忧,或许更重视生活质量;你进入了城市,因而追求发展空间;你挑战未来,是否拥有足够的技能;你面向社会,如何以资信来提升你的高度。《小康》杂志追求小康,请问——你小康了吗?  相似文献   
997.
张辉 《小康》2005,(5):14-16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小康作为衡量中国小康社会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现程度对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兴衰存亡都至关重要,在一个13亿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如果素质低,是沉重的人口负担;如果素质高,就是丰富的人力资源,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指导下,教育小康也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98.
基于行为生态学的企业集群规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行为生态学中社群大小的相关理论来分 析企业集群规模,建立了集群规模的关联指数模型,并通过 对影响集群规模因素的分析,从理论上探讨了企业集群规 模的适合度,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政府规划集群及企业 进入集群提供一种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999.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08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新红 《电子政务》2008,(11):24-43
所谓数字鸿沟,是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国家信息中心从2005年起组织"中国数字鸿沟研究"课题组,对中国数字鸿沟现状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本报告是关于中国数字鸿沟问题的2008年度报告.报告主要以互联网、计算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彩色电视机的普及应用为依据,采用"相对差距综合指数法"计算"数字鸿沟指数",重点考察了中国城乡、地区和性别数字鸿沟情况,分析了2007年中国数字鸿沟现状以及2000-2007年数字鸿沟变化趋势.报告显示,总体而言,中国信息技术扩散进入快速扩张期,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但城乡,地区间数字鸿沟仍很突出,依然是困扰中国信息化发展的重大难题.  相似文献   
1000.
文章以中部省份为研究区,从市(州)、省两个层面对2000~2006年地区经济发展的特征进行分析。借助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各市(州)、各省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值,以中部省份综合评价值为参照,结合各市(州)经济增长情况将中部六省88市(州)划分为6种经济类型区,分析各经济类型区占中部省份的GDP比重、人口比重以及各经济类型区人均GDP指数的变化,并对中部六省的发展情况作分析比较。研究发现:(1)各市(州)呈现出多数发达市(州)发展较快而落后市(州)发展相对缓慢的特征,市(州)域经济差异将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2)山西省、河南省在中部地区“相对崛起”,江西也显现出“相对崛起”之势,湖北省、湖南省的发展速度则有相对变缓之势,安徽省则与中部各省的差距仍在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