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58篇
中国政治   63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1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孟祥海 《政府法制》2011,(30):47-47
为人师表,要做到雅量高致,晚清民同时期的蔡元培的容人之雅量不失为表率。  相似文献   
22.
大师的底气     
<正>民国建立后,辜鸿铭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身着一袭枣红色的旧马褂、破长衫,瓜皮小帽后面留着一条久不梳理的辫子。他竭力为纳妾和缠足进行头头是道的辩解,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他狂放古怪,极尽尖刻甚至詈骂的嘴巴,把中国骂了个遍,骂得中国简直没有好人。用他的话说,当时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先生,另一个就是他自己。他首先开骂的是袁世凯,骂他本是一穷措无赖也,"人谓袁世凯为豪杰,吾以是知袁世凯为贱种也。"不仅如此,辜氏还骂过李鸿章、  相似文献   
23.
唐宝民 《政府法制》2012,(11):38-38
蔡元培时期的北大,遵循“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允许各种不同的声音存在。因而造就了北大独特的自南学风。学者之间尽管私交很好,但在学术主张方面因观点不同而互不相让;反过来,尽管因学术观点不同而吵得不可开交,但并不因此影响彼此私下咀的感情,表现出了令人敬仰的胸襟。  相似文献   
24.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和学者。他一生重视教育 ,为改革中国的教育制度 ,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业绩。他的教育理论与改革实践 ,始终是同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表率 ,为新文化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肥沃的土壤 ,在打破封建束缚 ,传播民主科学、唤醒中国人民方面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梁漱溟所言 :他“从思想学术上为国人开导出一新潮流 ,冲破了社会旧习俗 ,推动了大局政治 ,为中国历史揭开新的一页。” ①蔡元培 ,字鹤卿 ,号孑民 ,1868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他的青少年时代 ,正处在中国半…  相似文献   
25.
1918年深秋,梁济先生要出门,遇到儿子梁漱溟,此时,梁漱溟已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印度哲学概论”、“儒学哲学”课程的老师。二人谈起关于欧战的一则新闻。“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济问道。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能好就好!……”说罢梁济就离开了家。  相似文献   
26.
散木 《党史博览》2006,(9):25-27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号孑民。中国民主革命的元老,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毛泽东曾称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在他的一生中,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统治和建立共和,主持北京大学和中央研究院以及确立“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的办学方针,与宋庆龄等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相似文献   
27.
陈独秀应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时,钱玄同已执教于北大。他们因《新青年》而相识相交,后又为《新青年》同仁。钱玄同自称是《新青年》的"一名摇旗呐喊的小卒"。其实,就《新青年》所揭橥的文学革命,陈独秀可谓主将,而钱玄同则是奋勇直前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28.
作为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和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蔡元培为中国科学事业作出了一系列的贡献,及科学思想历来为后人所重视。本文试从国内与国外两方面,来探讨蔡元培科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认识近代进步知识分子汲取传统与西方科学思想的心路历程,了解他们为谋求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相似文献   
29.
说到程沧波,要先说已于2006年5月31日关门大吉的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这家报纸总计发行28356号、全球最资深的中文报创刊于1928年2月1日,当年正值“宁汉分流”时期,所以首印是在上海,直到“宁汉合流”之后的1929年2月,才迁到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出版,彭学沛为首任总编辑。《中央日报》的发刊词是蔡元培  相似文献   
30.
《前线》2020,(2):I0004-I0004
“美育”这一概念虽然是18世纪末由德国席勒提出,20世纪初由蔡元培等人引入中国,但中国本有悠久的美育传统却是不争的史实。王国维在《孔子之美育主义》一文中提出,孔子育人“始于美育,终于美育”。实际上,不只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儒家礼乐教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之中,无论是携琴访友、踏雪寻梅的士人雅兴,还是雕梁画栋、张灯结彩的民间礼俗,都充满了美育的要义。比如春节的贴春联、门神、窗花和年画等等,既渲染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又愉悦了人们的审美情感,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