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64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前,各地公安机关对一些醉酒驾车人处以行政拘留并立即送行政拘留所执行。对醉酒驾车人立即拘留,撇开社会原因的层面.与行政拘留制度的缺陷密不可分。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以致实践中行政拘留存在很多问题。而未规定陈述申辩的期限、缺少听证程序、交保暂缓执行拘留规定不完善是其中的主要问题。故应当规定陈述申辩的期限、将行政拘留纳入可以要求听证的范围并完善交保暂缓执行拘留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3月5日,陕西富平县农民段定梅、乔转丽因进京上访,被县政府组织安排了一次“公开处理大会”,由警察扭着胳膊,在广场上接受“公开处理”:段定梅被“警告”,乔转丽被处行政拘留10日。据现场目击者说,当时广场上有近万人围观。此后几天,富平县电视台还滚动播出了处理大会的新闻。  相似文献   
13.
14.
王淑合 《人民公安》2009,(14):60-61
民警来信: 我是一名巡警,工作4年时间了,近一段时间来。我心里一直放不下一件事:三个月前的一天,我与同事在出警处理一起打架案件时被一名醉酒人员殴打,该醉酒人员无理谩骂,且言语极具侮辱性,在场的有很多人,而我没有还口。最终虽依法将该人行政拘留.但从那以后.我内心便产生一种畏惧感,情绪开始不稳定,时常紧张.  相似文献   
15.
游伟 《民主与法制》2014,(17):43-43
影星黄海波因涉嫖娼被北京警方处以7天行政拘留。年届39岁的黄海波,曾出演过《激情燃烧的岁月》《咱们结婚吧》《媳妇的美好时代》等多部电视剧,在观众群体中有了一定的声誉,并树立了“国民好男人”的正面形象。嫖娼事发.引来媒体广泛而持续的关注和评论。有网友发帖评论道:这一“丑闻”,让黄海波在荧屏上树立的好男形象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他再也不能“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了”……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春节期间,海南三亚大东海海滩被爆有游客裸晒、裸泳。海南省省委书记随即于2014年2月9日表示,公众场所禁止裸泳、裸晒,对不听劝阻的游客实行拘留教育。继而,三亚警方表示将安排警力全天无缝隙值守,对裸泳、裸晒者进行劝阻。2014年2月10日,58岁男子孙某因不听规劝,成为裸晒被行政拘留第一人。  相似文献   
17.
《公民与法治》2014,(10):29-29
一名21岁男子因在网上匿名发帖辱骂当地交警,被行政拘留5日。济宁市兖州区公安局官方微博“兖州公安”5月13日发了这样一条微博,此后引发网友热议,网友普遍认为当地警方执法不人性,处罚随意且过重。  相似文献   
18.
我国法律根据违法行为、违法性质、违法目的的不同,规定了不同的拘留办法,即对违法行为人采取不同的强制措施。具体分为刑事拘留、行政拘留、司法拘留等。行政拘留也称“治安拘留”,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的规定而被采取的强制措施。一、我国法律规定几种拘留的区别我国法律规定了三种不同性质的拘留,即:刑事拘留、行政拘留和司法拘留。这三种拘留单从形式上看,似乎差不多,即都是对被拘留人的临时羁押,但是它们的法律性质和适用对象、法律后果都是极不相同的,必须明确这三种拘留的区别,决不能混淆它们的性质。1.刑…  相似文献   
19.
刑期折抵是刑法甚至只是刑罚制度中的一小部分,但因涉及人身自由、执法公正、保护权益等重大问题,还是有较强的司法实践意义.最常见和有争议的是有约束行为人自由的行政拘留与刑期折抵之探讨,以毒品类犯罪为例,当下理论政策和实务操作不尽相同.在坚持现有规定的基础上,反思争议矛盾的由来,通过完善制度和调整实践,不断加强执法监督,可以实现刑期折抵之平衡目的和公正价值,进一步推动刑法成为保护权利,限制权力之法.  相似文献   
20.
当前治安处罚调查程序规定中缺乏“中止调查”“终止调查”“调查结束”等制度,也未将行政拘留纳入“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导致在调查和听证的过程中,不仅限制了违法嫌疑人的权利,而且也损害了被侵害人和其他证人的合法权益。为此,基于治安管理处罚实践的迫切需求,建议《治安管理处罚法》增设“中止调查”“终止调查”条款;基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最大限度减少对公民人身自由可能造成的严重侵害,建议《治安管理处罚法》将行政拘留纳入听证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