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53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698篇
中国共产党   154篇
中国政治   372篇
政治理论   62篇
综合类   2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在处理亲属犯罪案件时,西方法律传统特别是近代西方法与中国传统法律多有不谋而合之处。不仅中国传统社会有"亲亲相隐"制度,西方也有类似的法律思想。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亲属之间理应有更深切的爱,任一恶行发生在非亲属之间,人们会看得很轻,但"如果加到父母和近亲身上,就成为伤天害理的罪恶"。古罗马查士丁尼在《法学总论》中指出,亲属之间不得互相告发,对于未经特别许可而控告父亲或保护人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对他提起"刑事诉讼",亲属间相互告发将丧失继承权;  相似文献   
992.
许莉 《法学》2012,(8):21-25
我国《继承法》第19条规定:"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继承法意见》)第37条规定:"继承人未保留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遗产份额,遗产处理时,应当为该继承人留下必要的遗产,所剩下的部分,才可以参照遗嘱确定的分配原则处理。"这两条规定构成了我国继承法中的必留份制度。由于享有必留份的主体必须是"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因此必留份制度对遗产处分的限制作用就十分有限,更何况在现实生活中被继承人因个人好恶甚至出于某种有违伦理道德的原因任意剥夺法定继承人继承权的情形时有发生。如发生在四川泸州  相似文献   
993.
麻昌华 《法学》2012,(8):26-30
毫无疑问,继承的对象就是遗产。无论在哪个国家或地区,其继承法规定的都是遗产的继承,而非其他。但对于什么是遗产、遗产范围包括哪些财产,立法上和理论上均有不同。表面上看,遗产概念和遗产范围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实际上在厘清了遗产概念之后,遗产范围的确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遗产概念的界定往往只是理论上的,遗产范围的限定则更多地表现为立法。笔者拟通过对遗产概念的梳理,确定遗产范围的限定条件,为我国继承法的相关修订建言献策。一、遗产概念中的"合法性"限定应予排除遗产,从字面意义上来讲,就是遗留的财产,其包含两个方面的界限。首先,在时间上是自然人死亡  相似文献   
994.
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本人能否行使阅卷权,因关系"发现真实"与"被告作为程序主体"之间的冲突,而争议较大。目前向被追诉人本人开放一定程度的阅卷已成为现代法治发达国家刑事诉讼法的调整方向,我国在"固有权"理论下全面禁止被追诉人本人阅卷的立法与实务值得检讨。被追诉人作为程序主体,应享有阅卷权,尤其是对无辩护人的被追诉人,应赋予其本人直接阅卷的权利。但阅卷权对被追诉人开放所可能带来的制度风险,仍是不可忽视,因此,基于利益的权衡,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被追诉人本人的阅卷权进行合理限制。  相似文献   
995.
随着当今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侵权纠纷日益增多.被侵权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越来越需要公证处这种国家设立的第三方来为其及时采集证据的行为提供法律保障.以防相关证据的灭失.所以保全证据公证是被侵权人胜诉的基础,是成功索赔的前提。而保全证据过程中证据的采集又是保全证据公证的核心,是整个公证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收集证据过程中合法取得证据及采集相关证据的技巧。从而达到更好的降低公证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6.
《司法业务文选》2012,(38):28-48
1.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2012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7号公布3.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作如下修改:将第六十条第四项修改为:"被依法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在缓刑、暂予监外执行中的罪犯或者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人,有违  相似文献   
997.
如何处理好城市房屋征收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和保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利已成为当下中国社会治理中的重要问题。就目前我国国有土地房屋征收而言,必须探究如下基本问题:首先,保护被征收人宪法所赋予的基本权利如人身自由权、财产权、劳动保障权和知情权等实体性和程序性权利;其次,必须针对我国目前国有土地房屋征收过程中所存在的公民权利受到侵犯的事实,找到问题存在之症结;最后,力求探索城市房屋征收过程中公民权利保护之法律路径,从而切实有效地保障被征收人的生存权和居住权。  相似文献   
998.
不断出现的"被精神病"给社会带来的恐慌,"被精神病"者没有权利,自由、人身都受控,出院很难。因法治不健全的体制下,每个人都可能是受害者;。围绕权利思维,从医学和法律规范对精神病的诊疗、鉴定、管理,赋予"被精神病"者异议权、自主决定住院权,建立纠错机制、审查程序等,通过可操作性的规制来防止"被精神病"。  相似文献   
999.
新刑事诉讼法在规定“任何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同时,又保留了1996年刑事诉讼法原有“应当如实回答”的规定,两者抵牾,必将导致司法实践中的困惑和冲突。必须认真对待两者的冲突,顺应刑事诉讼自身发展的规律,以刑事诉讼法“尊重和保障人权”规定的实现为导向,兼顾司法实践需求,降低法律自身的冲突,避免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这一法律原则落空,应提升法官的心证能力,去除对口供的路径依赖心理,实现从人证到物证侦查模式的转变,强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降低非法获取口供的诱因,以实现对两者冲突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00.
《大连干部学刊》2012,28(8):63-63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追求科技发展质量取得显著成效》的研究报告指出,2011年中国在全球最有影响力也就是被引用次数居于前l%的论文(即“高被引论文”)数量已跃居世界第6,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这表明,中国论文无数是“量”还是“质”,都位列世界前茅。根据这项报告预测,中国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有望在2014年进入世界第5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