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5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68篇
工人农民   102篇
世界政治   148篇
外交国际关系   59篇
法律   1025篇
中国共产党   2526篇
中国政治   5778篇
政治理论   592篇
综合类   87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736篇
  2013年   831篇
  2012年   978篇
  2011年   1453篇
  2010年   1368篇
  2009年   810篇
  2008年   840篇
  2007年   677篇
  2006年   1340篇
  2005年   405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8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同时,也反映了我们党对保护环境、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这一重大课题的深刻认识与清醒把握.  相似文献   
82.
许伟 《新长征》2007,(5):38-39
2006年,新艾里村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后,村党支部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自觉运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加强村级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使村党支部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通过开展“两创两建一达标”、“党员带头致富”和“一推双带”等活动,使广大党员自觉投身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带动了全村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新艾里村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已完成。  相似文献   
83.
《党史纵览》2007,(5):F0004-F0004
2001年以来,中共淮南市委党史研究室在中共淮南市委和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市党史工作“十五”规划总体要求,紧密贴近现实,坚持开门办  相似文献   
84.
在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于幼军作了《关于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基本要求,符合山西实际,描绘了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  相似文献   
85.
1.着眼加快成长,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市委和11个县区委都制订了培养党外干部的三年规划或五年规划,拟定了具体培养方法和措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全市培养党外干部工作有计划、分步骤、按目标任务组织实施。每年物色一批优秀的大专院校毕业生直接分配到乡镇和基层单位培养锻炼。对缺乏必要锻炼又有一定培养潜力的党外后备干部,为他们搭好梯子,铺设台阶。2.着眼联络沟通,规范互信知情机制。一是建立协商通报制度。及时通报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重大问题决策前,市委邀请党外同级领导干部列席市委常委扩大会,…  相似文献   
86.
他山之石     
《公民导刊》2006,(3):5-5
“单就河北省来看,有的重点中学免会考,这样也造成了不公平的现象。致使学校发展不均衡。并且连续不断的三年会考。会牵扯师生很大精力,往往会影响高考成绩。有很多音、体、美等特长生。他们为了拿到会考合格证,往往投入很大精力,不利于特长生的个性发展。会考要考生交纳会考费,也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7.
《今日中国论坛》2006,(2):17-17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提法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在五十年代中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即使在改革开放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党和国家的很多重要文件里也多次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就是去年十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了中共中央《关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这个建议中,明确提出了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的重大任务,也是一个历史课题。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都进行过探索,形成了一种历史接力。了解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历程,对于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9.
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中国共产党八十五年的历史,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相似文献   
90.
《理论与当代》2006,(5):8-11
一、深刻认识“十一五”规划的重大意义 1、准确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①从时代背景和发展阶段上看,准确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历史眼光看,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由于不发达,就必须把发展作为主题,发展目标、发展方针的制定就不能超越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贵州目前仍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思考工作思路,解决现实问题,都必须充分注意“二欠”这一现实。从实现“三步走”战略部署看,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十一五”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从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看,我国已经迈入人均GDP1000美元的发展阶段,面临的是一个“黄金发展期”、“矛盾凸现期”并存的时期。我们具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和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