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39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112篇
政治理论   46篇
综合类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精要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对我国行政学理论和实践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其次厘清了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主要研究路径,再次揭示了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哲学基础,最后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作了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22.
论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借助网络为媒介直接或间接影响和参与政治的行为,其表现形态如网络政治交流、网络政治传播、网络政治宣泄、网络政治选举、网络政治结社等;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将构成了新型的作用关系,它既可能缓解政治冲突,促进政治稳定,也可能激发政治冲突,解构政治秩序;其关键是政府和公民能否利用好网络媒介,能否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3.
解构理论与女性主义之间存在影响与互动的关系。罗兰·巴特的社会语言观启发了女性话语的建构,德里达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主张深化了女性主义对菲勒斯中心主义的批判;反本质主义的解构立场亦启发女性主义学者颠覆固定、僵化的女性形象与模式化的女性特征,打破女性地位、命运与生理之间的本质主义联系,同时关注"女性"这一范畴内部的异质因素。而女性主义的人文关怀与现实精神又决定了其对解构理论必须采取为我所用的实践策略,将之纳入自己的政治框架。  相似文献   
24.
何俊武 《行政与法》2009,(10):50-52
从后现代性的视角审视,现代公共行政存在着合法性危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通过解构官僚制、解构理性、解构效率这三种途径解构了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又通过公共能量场、语言与话语理论、公共政策的共同体价值取向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予以重构。这种解构与重构对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5.
罗兰·巴特的文化符号论是20世纪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重大成果,它不仅导致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新转折,而且也促进社会的数码化、符号化和虚拟化,直接推动了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使文学创作、文学评论以及人文科学与当代科学技术之间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也进一步揭示了文化创造本身的内在悖论,为21世纪人类文化重建事业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6.
杨方东  ;陆家骝 《求索》2008,(9):43-45
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是解决我国城市化问题的探索途径,在城市化进程中,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冲突也成了中国经济的主旋律,解构这一矛盾的冲突本质并建立相应的冲突解构理论,是化解矛盾的有效协调机制,也是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的根本。  相似文献   
27.
商事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商事信用制度的建立,而作为商事信用表征的商事登记在我国商主体立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从我国立法和实践的现状来看,商事主体资格登记和商事营业资格登记作为商事登记的两个重要方面存在定性不明、混淆不清、操作不统一的情形,而学者对其的讨论也大多集中在吊销营业执照的后果等实践性问题上,针对主体资格的回归和商事登记行为的公私法性质分析显得略有不足.因此有必要从我国商事资格登记准统一的立法模式出发,找到问题症结之所在,通过分离主义模式的构建和登记行为公私法性质的解构还原商事主体资格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8.
苏曼殊,原籍香山具沥溪村(今属珠海),原名戬,字子谷,后改名元(玄)瑛,曼殊是他的法号。苏曼殊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英国茶行的香山籍买办,母亲是日本人。六岁时开始在沥溪接受私塾教育,十三岁便在广州六榕寺剃度出家,受具足戒,并嗣受禅宗曹洞宗衣钵。在其一生中,苏曼殊曾经五度出家,又屡次还俗,与佛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以丁·德里达解构理论为指导,研究贵州文化结构,认为其结构的形成是从传统的二重对抗到多元一体的历史过程;其结构的独特之处带来了贵州文化双重边缘性、文化主体精神不强、开放性、封闭性及不成熟性等特质;提出贵州应从大力发展各世居民族文化、强化贵州文化主体精神──高原文化精神、适应21世纪知业社会挑战等三个方面促成贵州文化向多元一体的现代文化转型,并认为应在此基础上制定贵州文化发展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30.
在区域发展进程中,政府效用与公共效用之间边界模糊、利益碎片与共同利益之间难以聚合、行政组织与行政区划之间接口缺失、“代理人”与“代言人”之间的角色冲突,导致区域公共治理一体化进程中政治协调的障碍生成。区域逐渐增长的利益需求、制度安排、区域战略是区域政治协调的内在机理。政府职能、经济发展、社会整合是区域政治协调的主要层面。区域的公共利益平台、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是区域公共治理中政治协调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