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20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67篇
各国政治   681篇
工人农民   1462篇
世界政治   139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17篇
法律   4747篇
中国共产党   4287篇
中国政治   6850篇
政治理论   2048篇
综合类   4157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307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328篇
  2020年   365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239篇
  2016年   389篇
  2015年   772篇
  2014年   2119篇
  2013年   2027篇
  2012年   2014篇
  2011年   2238篇
  2010年   2134篇
  2009年   2288篇
  2008年   2576篇
  2007年   1972篇
  2006年   1724篇
  2005年   1318篇
  2004年   972篇
  2003年   842篇
  2002年   801篇
  2001年   643篇
  2000年   570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它是由诸多重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构成的有机体系,规定着高等学校内部的领导关系和基本管理模式。准确而深刻地把握这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全面理解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质内涵,实现其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和有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
社会转型本质上是利益关系的调整时期,在这一时期几乎所有的社会矛盾追根溯源都可以归结到利益分配和利益关系这个根本点上来。因此,能否在明确的理论指导下,寻求对各种冲突和重迭的利益的法律调整和协调方法,对于抑制和消除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论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状况、特征和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经济关系问题,是两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经过近20年的发展,大陆已成为台湾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顺差来源地,台商对大陆投资的数量强劲增长,区域相对集中,单体规模加大,增资扩股较多,且由出口加工型向市场占领型拓展,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金密集型拓展,第二产业向一、三产业拓展。两岸产业正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变。究其原因,互补互利是基础,依存依赖是原动力,经济全球化是外在力量,地缘亲缘是人力量。入世后,两岸经济关系将有新的发展,近期而言,两岸贸易和投资将进一步增长,两岸投资将向科技型、服务型、内销型、双向型转变。远期而言,将加快两岸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逐步架构“大中国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34.
《重庆工运》2006,(9):12-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总工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为进一步开展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工作。充分发挥集体合同制度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35.
唐银益 《法治研究》2006,(12):60-61
一、政府机关是民事诉讼的适格主体,也是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人的遁格主体 《民事诉讼法》传统理论认为,民事诉讼主体即当事人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二是与案件有利害关系;三是受人民法院裁判的拘束。而所谓“利害关系”,即案件争议的标的或案件结果与自己有关联。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丰富,民事法律关系日渐复杂。民事主体资格也呈多样化趋势,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大量虽不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但却以自己名义起诉的案件。  相似文献   
36.
王开明 《重庆工运》2006,(11):26-27
随着企业劳动用工形式的多样化,劳动关系日益复杂,企业工会理论研究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如何有效发挥企业工会理论研究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应有作用已经成为企业各级工会和每一个工会干部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管见。  相似文献   
37.
冷战后,中日关系进入再调整阶段,中国的崛起与日本政治大国战略步伐的加速使两国关系在多方面出现结构性矛盾,这决定中日关系发展的波折性。对未来的中日关系,我们不宜对此抱过高的期望。但我们也不宜持悲观态度,中日经济关系现状表明两国关系仍存在着巨大改善的前景,这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8.
我国法律所规定的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原则和制度本身不尽合理 ,可以建立“检察机关指导公安机关侦查”的较为科学的检警关系  相似文献   
39.
孙华 《前沿》2006,(3):119-121
本文主要分析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人权保护中的地位、作用,职能、职责以及在人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0.
“族群”这一名词是划分当代台湾社会群体的重要概念,而台湾学术界所谓的“族群”概念的真正义涵应该是指政治社会学中的“社群”概念,本文的“族群”概念所指涉的实际上就是“社群”。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台湾形成了以汉族与原住民、福佬人与客家人、以及本省人与外省人三对矛盾关系为主轴的族群政治,成为影响当代台湾政治发展的重要变量。其中,客家人作为台湾汉人和本省人的一部分,人口大约有400万人,约占台湾人口总数的15%,是仅次于福佬人的第二大族群。在台湾地区政治文化结构中,客家人的政治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亚文化结构。在汉人与原住民这对矛盾关系中,客家人对原住民的态度倾向有别于其他汉族族群,因为客家人和原住民有着同样的“弱势族群”认知。在本省人与外省人的关系中,客家人与外省人的矛盾关系也不如福佬人与外省人的矛盾关系那样尖锐;在客家人与福佬人这对关系里,客家人更是以对抗性的族群面貌存在,在过去几百年中,客家人与福佬人形成了一种难以化解的矛盾情结。根据比较政治学理论,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是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本文拟从这三个不同层面,结合相关的族群理论,对客家族群政治文化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对台湾政局的影响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