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95篇
中国共产党   180篇
中国政治   213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本文介绍了西方三种流行的社会学理论 ,分析了这三种社会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主要研究方法 ,对三种社会学理论的优劣进行了比较 ,并对三种社会学理论走向相互融合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2.
怀着对捍卫信仰、实践信仰的革命先烈和人民公仆们的无比崇敬,我噙着泪水看完了大型理论文献纪录片《信仰》。  相似文献   
63.
作为党和国家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之一,陈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提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的选择、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总结,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重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4.
碟讯     
《情释》/廖昌永艺术歌曲的审美决不只是歌词、音乐和歌唱之间的硬性叠加,而是三者交相辉映。作为一名成功的艺术家,廖昌永完全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的全新大碟《情释》,以黑胶唱片为载体,既具有厚润和真实的高像真度,又具备了CD唱片的高信嗓比。这样的诠释,相信不会让你失望。  相似文献   
65.
古远清 《台声》2000,(2):22-24
去年8月份在黄山召开的海峡两岸苏雪林研讨会上,展出了台湾刚出炉的苏雪林《日记卷》,总计15册,长达400余万言。这《日记卷》最先是安徽大学中文系沈晖先生征得苏雪林教授本人同意在祖国大陆出版的。正当苏氏日记装箱运回时,被台湾有关方面发现,连忙追回,说此日记的出版权在台湾而不在大陆,于是只好改由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主持整理出版。如果说,苏雪林《日记卷》还只是两岸整理权、编辑权、出版权之争的话,那两岸对台湾文学的诠释权之争,比这激烈得多,时间也长得多,屈指一算已快20年了。不妨先从最近的“争夺”讲起。曾任民进党…  相似文献   
66.
陈常青 《求贤》2011,(11):29-29
春秋时期的齐国.一日早晨天很冷.景公感到身上凉飕飕的。他叫晏子说:“请给我端点热食来!”可是,晏子婉拒道:“我不是给您端茶送饭的人.不敢从命。”景公只得又说:“请进服裘!”然而.晏子再次拒绝说:“我不是侍奉您穿衣的人.不敢从命.”  相似文献   
67.
刘义新,原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建设村党支部书记。5月8日,他在为村民办事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因公殉职。6月25日,湖北省委追授他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68.
在二师二十一团六连,一提到肖家恩家,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他们夫妻恩爱,互相提携,尊老爱幼,热心助人,百岁高龄的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他们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受到了单位领导和职工的一致好评。今年48岁的肖家恩,2000年从老家来到二十一团六连,一直和今年满100岁高龄的父亲住在一起。儿子儿媳去年刚  相似文献   
69.
论法律科学中的解释与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语义学和语用学知识分析了法律科学中的解释和诠释概念。文章认为:法律只能被解释而不能被诠释;在法律科学中,解释是法律方法,诠释是法学方法;解释是语义域概念,诠释是语用域概念;解释是客观性范畴,诠释是主观性范畴。  相似文献   
70.
王刚 《理论视野》2014,(4):21-2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需要和何以实现"的问题。对这个"元"问题,毛泽东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时,不仅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而且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需要"和"如何实现"两个方面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元"问题,同时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元"问题作了后续拓展,即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