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3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各国政治   149篇
工人农民   52篇
世界政治   18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8篇
法律   874篇
中国共产党   936篇
中国政治   1745篇
政治理论   599篇
综合类   101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650篇
  2013年   489篇
  2012年   559篇
  2011年   519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在俄国历史上历经三次世纪之交的社会转型的冲击。20世纪末,伴随着全球性的民族主义浪潮,俄罗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其“民族主义”问题再次凸显。因此,复活传统民族主义,重构民族精神以填补意识形态空白,增强民族认同成为俄罗斯在社会转型期迫切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2.
李向平 《南风窗》2007,(9):82-84
在急遽的社会变迁中,中国社会的公共领域、中国人的价值重建均尚未成型。公祭、国祭却已在有意无意地依赖国家资本,试图经由国家祭圣祖的模式,再度建构一个新型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33.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四大”,是党在大革命高潮前夜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由于种种原因,以往对此研究宣传不多。2005年春,恰逢80周年,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和中共“四大”召开地虹口区等有关单位,联合召开了纪念活动和学术研讨,极大地推动了这项专题的研究。笔者曾以《中共四大前后的杨殷》一文提交学术讨论,后辑入《上海党史与党建》杂志增刊《中共四大研究》一书。该文在提到杨殷的与会身份问题时,是留有余地的。因为该文的主旨是叙述杨殷是“四大”前后在上海的活动,特别是作为廖仲恺(国民党中央工人部)的代表,参加南…  相似文献   
34.
论废除民事权利能力制度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强 《新视野》2005,3(5):71-73
民事权利能力制度是等级社会、特权时代的产物,其功能在于满足统治者根据自身意志对民事主体进行选择的需要。自然人权利能力的普及使权利能力制度成为不必要,而自然人权利保护的具体化和权利不断延伸,使权利能力制度在保护权利上变得力不从心。与此同时,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平等性以及大量法人以外的组织权利能力的被承认,使民事权利能力制度不再成为划分不同法人之间以及法人与非法人组织的界限。因此,民事权利能力制度已丧失了存在的理由,应当废除。  相似文献   
35.
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缘于地缘政治但又超越了地缘政治,是冷战后各成员国探索就如何与邻国建立起建设性的睦邻关系之思考、实践并最终提升为“上海精神”的逻辑结果,但这种地区认同实属低层次的“政治型的回应性认同”,认同并未赋予成员国间的亲近感与地区责任感。今后在推动成员国地区认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吸取成熟的地区组织在构建认同方面的经验,更应考虑到该组织自身的发展现状与特性。  相似文献   
36.
东亚的未来秩序可能有多种前景,如碎片化秩序、权威秩序、均势秩序、多边主义秩序以及认同秩序等。一方面,世界呈多极化趋势在东亚地区的表现更加明显,体现了国际事务的主导权正在由集中而分散,从核心区域不断向外围地区扩散。另一方面,东亚构筑基于该地区的集体认同秩序可能是  相似文献   
37.
黑话的使用与犯罪心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话是民族共同语在犯罪亚社会群内产生的特殊变异 ,它的使用往往折射出种种犯罪心理现象。黑话的使用与犯罪心理梯度、认同心理、禁忌心理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8.
该书是“剑桥学派思想史译丛”中的一册,其《译者后记》中介绍说:“面对‘民族国家的消亡即将来临’这样的话题,本书作者对至关重要的国家的历史、国家的理论基础和国家的前景进行了反思,并侧重探讨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时间横跨中世纪到20世纪后期,所涉及的话题涵盖了公民自由、国家权力、公民身份的概念、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史、市民传统、公民权利、同一性和公民身份的启蒙运动思想、妇女权利、法国公民身份、国家类型、当代国家的历史和前景等。作为剑桥学派政治思想史研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斯金纳以及其他作者在他们对国家与公民的历史描述和分析中仍然体现出对社会和知识背景、历史语境的_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9.
墨帅 《法治研究》2006,(1):26-27
“律已是以服人,量宽是以得人,身心是以率人”——(宋)林逋《省心录》 俗话说:“虾有虾路,蟹有蟹道。”生活在尘世上的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所谓生存,无非是让这个世界能够容纳你,接受你;反之,也需要你去适应和容忍这个世界。再说得极端一点也许就是,改变一切可以改变的;接受一切不能改变的。虽然每个人的生存能力以及所处环境存有差异,但每个有所抱负的人都在不断思索和开掘适宜自己发展的空间,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获取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40.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分析家就预言,由美国和欧洲组成的西方将主宰整个世界。然而历史并没有按照他们的设想和愿望发展,后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确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美欧同盟关系的调整有可能超过其他矛盾,成为这场变革的最主要内容。建构主义是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崛起的国际关系理论派别。关于它的理论方法和基本观点国内学者以多有论述。本文试图从建构主义的认同视角,对比冷战时期的美欧认同,探究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美欧矛盾中的深层问题,并以此为基点,试窥美欧关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