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9篇
中国共产党   46篇
中国政治   84篇
政治理论   30篇
综合类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可以看做是制度变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代理关系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不可避免会出现。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探索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及其产生根源,有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2.
逆向思维是现代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运用逆向思维,可以促进馆员与读者间的互动,提高图书馆的工作质量。图书馆员应自觉加强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3.
社会舆论逆向引导的基本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舆论与传统媒体舆论和谐统一的角度,提出了社会舆论逆向引导的基本对策:冷化社会热点、融化社会焦点、简化社会难点、释化社会疑点,并指出了实现社会舆论逆向引导要实现时效性、交互性与服务性等要求。  相似文献   
194.
农民政治冷漠行为解析:信息不对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农村是我国民主发展的前沿阵地,农村民主进程直接决定着整个国家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水平。然而,当前农村农民的政治冷漠态度和行为,严重滞缓了政治发展的进度。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对其进行解读和分析,可以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农民的行为选择逻辑,也更有利于发现问题的症结,找到一条有效化解农民政治冷漠情结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5.
本文通过对逆向笔迹检验法的分析与研究,就如何利用逆向笔迹检验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相关案件的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6.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一般应当由受害人起诉侵权人,但是,笔者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由侵权人(本文所称的“侵权人”是名义上的或争议中的,亦即尚未经法定程序确认的、未必是实体法意义的侵权人的人)起诉受害人,即由侵权人向人民法院提起确认之诉,请求依法确认侵权人对受害人是否承担民事赔偿或补偿责任;如侵权人对受害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补偿责任,则请求依法确认侵权人对受害人的赔偿或补偿数额。本文将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由侵权人对受害人提起的确认之诉称为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逆向诉讼(下称“逆向诉讼”)。  相似文献   
197.
营销策划近年来已成为晚报、都市报做大搞活广告经营市场的创新手法,地方县市区域报更是如此。江苏县市报研究会举办的广告经营研讨会,已连续3年将研讨主题定为“营销策划”。  相似文献   
198.
从"柠檬市场"到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分析与研究侧重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而对保险市场存在的另一种信息不对称,即普通投保人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分析与研究很少.而这一种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也会导致"市场失灵",进而羁绊保险业的发展.因此,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要靠政府加强监管,而且保险经纪人在解决被保险人的信息劣势问题上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是因为保险经纪人作为了解保险市场的专业人员,是投保人最好的参谋、顾问.而且从法律关系上讲,如果投保人与保险经纪人在委托办理投保中明确了委托投保的事项及双方的权利义务,若因保险经纪人的过错给投保人造成了损失,保险经纪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排除了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因保险单约定的保险责任以外的其他因素造成的因双方责任不明而产生的纠纷,从而消除了投保人的信息劣势.  相似文献   
199.
本文应用委托代理理论中的显示原理对军用物资采购过程中供应商可能出现的逆向选择行为进行了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军用物资采购供应商选择最优报酬合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0.
《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国内一些企业将工作多年的老职工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而与劳务派遣机构签订劳动派遣合同,然后派回原企业上班,这些企业的“逆向派遣“做法严重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文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劳动派遣方面的一些经验,提出解决我国在劳动用工领域出现的逆向劳动派遣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