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2篇
中国共产党   86篇
中国政治   86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3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3 毫秒
31.
晓红 《农村青年》2006,(3):14-16
一边是冷若冰霜的司机和售票员,另一边是临盆待产的孕妇和她焦急的丈夫。人性的裸露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发生了。 被赶下客车的孕妇血流不止,疼得满地打滚;丈夫狂奔到高速公路收费站大喊救命。泪流满面。两条生命危在旦夕。谁能伸出援手? 赵金电和他的妻子龙金荣永远忘不掉2005年年底那个刻骨铭心的夜晚。永远忘不掉母女两条生命是如何被抛弃、又是如何被抢救回来的……  相似文献   
32.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企业实际.充分发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和氽业文化的功能,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33.
对人的本性的合理性理解,不能脱离文化与对象性活动的结果。家庭文化对青少年社会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偏离于社会主体文化的家庭价值观往往成为诱导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家庭教育存在的诸多缺陷,如教育观念失误,教育内容偏颇,教育方式不当等,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4.
新时期共产党员身份具有二重性,只有了解这一特性,才能教育共产党员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35.
苏霍姆林斯基对如何把全体学生培养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进行了毕生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由某种主导的东西所决定的。他说:“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36.
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匡正经济理论上的偏颇认识,纠正经济生活中的失范行为,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我们应当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确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财富观、市场道德观、社会责任观,进而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37.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高度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鲜明导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意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都是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出问题,都是从道德观、…  相似文献   
3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深入探讨民族精神问题,这必将有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一步  相似文献   
39.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主要后备力量,他们人生观的确定将直接影响到将来社会发展的方向。为此,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包括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学生人生观的构成可解析为以道德观、法律观为主要因素。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主要靠教育途径的有效利用和对教育环境的强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40.
邓小平道德观的终极价值在于它所表现出来的现实意义。一、道德观与经济建设的互动关系当邓小平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道德之本提出来后,他的道德理论也因有了落脚点而不再空洞,道德与经济建设之间一度被割裂的关系得到了链接,并呈现出互融互动状。民本道德的核心是人,这就决定了这种道德必然要把满足人的最基本需求作为行为目标。儒家在谈到道德的来源时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以人之所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