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法律   686篇
中国共产党   133篇
中国政治   338篇
政治理论   78篇
综合类   26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自然观上,庄子“以物观物”,其境界是“无我之境”,陶渊明“以我观物”,其境界是“有我之境”,虽然庄子与陶渊明常因共同的亲和自然的态度而往往被人并提,但两人在自然观上仍存在巨大差异。王国维的观物理论与境界说对于描述庄陶自然观之区别甚为妥贴,然其所谓陶诗“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为“无我之境”,却是对陶诗的误读。  相似文献   
22.
1案例简介案例1 2003年3月20日16时许,王某酒后驾驶两轮摩托车在超越前方杜某驾驶的拉木材的三轮杠内手臂被别断,相应位置三菱车防撞杠内小圆柱杠向后弯曲。2讨论以上2例只是在交通事故损伤检验中,损伤特征比较明显的2例,在较多的交通事故损伤检验中,只要仔细检验,有很多能够发现致伤的形态特征,如特殊的轮胎花纹印痕,灯廓印痕。能够通过致伤痕的长度、宽度,距地高度以及致伤方向推断肇事车的车型,车载重情况及行驶方向,为案件侦查指引方向。特殊损伤认定致伤物及肇事车2例@尚文敏$赤峰市公安局松山区分局交警大队!024005损伤认定;;致伤物;;…  相似文献   
23.
本文对4例在鉴定中存在争议的、关于头部损伤致伤物、致伤方式案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作者对有关问题的认识。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发现了鉴定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就如何避免错误的发生谈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24.
从小颗粒悬浮液显现油潜手印的基本原理出发,论述了小颗粒悬浮液显现潮湿客体表面上的油潜手印的可能性、小颗粒和表面活性剂间相互作用方式,及手印显现操作规则。以增加小颗粒种类及适用客体范围为目的,通过大量实验对多种小颗粒进行筛选,从中选出显现效果相对较好的配方,继而通过一定浓度测定实验,得出了对各类客体表面上油潜手印进行显现所需小颗粒悬浮液的最佳浓度,而后又在选定的悬浮液的基础上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来增强显现效果,缩短显现时间。经实验研究表明,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干燥客体上的油潜手印,还可以应用于常规方法无法奏效的某些潮湿、水浸的客体上的油潜手印。  相似文献   
25.
秦范铭  高峻 《法医学杂志》2005,21(4):I0011-I0012
头面部损伤在命案中比较常见,然而由于头面部形状的特殊性,同一种致伤物在头面部不同部位往往会出现多种形态,给推断凶器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当一种有多个作用面凶器,或者有多种凶器同时作用于头面部时,更增加了推断的复杂性。1案例案例1:某居民家发生抢劫杀人案,男主人(52岁)死亡。尸检发现死者头面部有70余处皮肤裂创,大部分创口长度在2~4cm,部分创周有表皮剥脱,创缘均较整齐,创腔深浅不一,部分深及颅骨,颅骨呈线形、舟形、楔形、三角形骨折及凹陷性粉碎性骨折;少部分创口呈圆形,创缘有表皮剥脱,创腔深及颅骨,致颅骨形成直径为0.7cm的孔状…  相似文献   
26.
请求权的本质之探析--兼论物上请求权的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曹治国 《法律科学》2005,23(1):54-58
民法基本理论中的请求权具有多重含义 ,使用较为混乱。从本质上讲 ,请求权是原权利的救济权 ,是原权利法律效力的体现 ,是原权利人寻求法律保护的手段。请求权不同于债权 ,他们是原权利与救济权的关系。物上请求权也是独立于物权和债权的救济权  相似文献   
27.
在同一债权上保证与物的担保并存时,保证人与物上保证人责任平等,债权人有选择权。基于此“责任平等”学说,检讨现行《担保法》第28条及其解释第38条规定之不尽合理之处,从二者并存时的责任优先问题、相互求偿问题和责任承担问题等三个关键环节上分析,初步构建较为完备的法律适用规则,以期担保法调整此类关系时会更为衡平正义。  相似文献   
28.
邢研 《思想战线》2022,48(1):163
“游”是《庄子》文本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当代关于《庄子》之“游”的研究,较主流观点是把“游”作为一种精神自由的境界。但这种阐述虽然注意到《庄子》中“游”所具有的自由属性,却忽略了“游”实际的活动特质。作为一种活动,《庄子》之“游”是一种人之身心整体与“道”融汇交通的活动。其具体展开于人出离于“在世界之中”状态,“虚以待物”而“以天合天”的生活实践之中,并由此构成了一种“合道而为”的自为而“自由之”的自由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29.
先秦道家生态观饱含生态智慧,其主要内容为“道法自然”的生态本体观、“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物无贵贱”的生态平等观和“自然无为”的生态实践观。先秦道家生态观体现了注重整体性的辩证思维特色、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特色以及主张节制人类欲望的伦理特色。深入挖掘先秦道家生态观并对之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如今我们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应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念,在改造自然实践中更多地顺应自然,保持“知足知止”的合理消费观,积极推动构建全球生态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0.
作为儒家的形上学,《中庸》通过“天命之谓性”与“修道之谓教”,使天道性命得以贯通。通过“成已”与“成物”,把内圣与外王融为一体,实现了内在德性的开显。通过“诚则明”与“明则诚”,使内在德性与外在知识得以融贯。最后实现了内圣与外王、形上与形下的浑融为一,建立了上下内外融为一体的立体思维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