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2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法律   690篇
中国共产党   133篇
中国政治   338篇
政治理论   79篇
综合类   26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谢晖 《前沿》2007,(11):155-157
侵占遗忘物、埋藏物是侵占罪的特殊类型。遗忘物是持有者因疏忽未带走而遗忘在他人能有效管理之场所的财物;埋藏物是埋藏于地下属于他人所有而又不在任何人占有之下的财物。第三者非法取得已置于他人管理范围内的遗忘物、埋藏物的,不构成侵占罪,但可能成立盗窃罪。  相似文献   
92.
孙咏 《理论探讨》2007,42(4):101-104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传承了以卢卡奇为代表的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统,从青年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理想出发,在东欧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的基础上,指出斯大林主义的要害是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实践唯物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致力于从总体上重建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3.
一夫 《新湘评论》2008,(2):48-48
《松树的风格》是一篇浪漫、催人奋进的托物言志的哲理性散文.作者以其恢宏、大度、振奋、鼓舞人的胆识,将松树的成长经历,甘于奉献、乐观向上的气魄.粉身碎骨、自我牺牲的品质,为人类生存做出巨大贡献的高风亮节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并通过对松树形象的生动描写和对松树风格的高度赞美,热情地讴歌了共产主义风格和具有这种风格的人。  相似文献   
94.
侦查、预审人员在询问证人时,应结合心理学理论,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确定证人证词的可信度;2.询问证人要及时;3.询问证人要细致;4.询问的方式对证言可信度的影响;5.不轻信证言,也不单以证言定案。  相似文献   
95.
保证和抵押的双重担保是指对同一债权的全部或者一部的共同担保。债权人首先实现哪种但保方式 ,应当区分担保的方式 ,由债权人做出选择。抵押是“物的担保” ,保证是“人的担保” ,这决定了在债权人实现抵押权的情况下 ,抵押人不享有代位权 ,保证人自然免除保证责任。相反 ,在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情况下 ,保证人享有代位权 ,抵押权不能自然消灭。因此 ,债权人放弃抵押权的 ,保证人相应地免除保证责任 ;债权人免除保证人的保证责任 ,抵押人则不能以之抗辩。  相似文献   
96.
侵占罪的构成必须具备四个要件 ,即犯罪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 ,数额较大 ,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 ;犯罪主体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 ,具有法定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主观方面是故意的 ,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侵占罪的犯罪对象较为复杂 ,即行为人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他人的遗忘物或埋藏物  相似文献   
97.
对11例枪弹贯通障碍物后射入人体所形成的射入口的形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有前置物的射入口与单纯枪弹射入口的形态有明显不同,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形态各异。根据11例有前置物的射入口形态特征,分为混合及单纯两种类型,并对其形成机理、诊断依据以及实际应用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8.
国际水下文化遗产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法律定性上看,水下文化遗产不是无主物,也不是"人类共同继承遗产",而是沉没物,原则上归其沉没时的物主所有。当然,对按照一定的程序不能辨明物主的水下文化遗产,除文物和公共财产外,自其沉没时视为无主,适用先占制度。《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已经作了公平合理的规定,我国有必要参加该公约。在相关的国际打捞案件中,我国完全可以根据国际法坚决地主张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99.
论水权许可的私法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水法中,公法与私法规范双管齐下,共同调整水的使用法律关系。与一般的用益物权相比,水权的取得一般须经过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是一种公法行为,但其除了具有公法效果外,还具有一定的私法效果,通过许可,被许可人可以获得类似于用益物权的地位,即水权,有学者将其归类为准物权。〔1〕值得进一步思考的是,许可本身具有哪些私法效力?如第三人可否对被许可的设备以及使用行为主张妨害排除请求权或妨害防止请求权?第  相似文献   
100.
杨秀萍  马云泽 《桂海论丛》2011,27(4):103-107
经济发展是指经济由不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的转变,包括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两个方面。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主要由其发展模式决定。"以物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虽然带来了财富的增加,但引发的社会问题已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必须转向"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注重技术进步和知识创新,强调经济运行的协调性和人的全面发展。通过转变经济结构,改革分配制度,完善社保体系和创新体制、机制来实现发展模式由"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根本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