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24篇
工人农民   52篇
世界政治   16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8篇
法律   227篇
中国共产党   713篇
中国政治   705篇
政治理论   295篇
综合类   4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我国社会中间阶层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起中的中间阶层虽然负有维护社会与政治稳定的期望,但在发育、壮大过程中存在功能变数。在社会结构分析中,将中间阶层简单地看作阶级或群体都不适宜。界定中间阶层的标准要突破传统的资产局限,赋予中间阶层多元的社会属性。中间阶层是社会骨干阶层,而不应当将它看作社会精英阶层。对这些理论问题进行辨析,关键在于把握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分化不断深入这两条社会转型线索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52.
江译民同志的“七一”讲话 ,论述了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发生新的变化这一党的建设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新的社会阶层是伴随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 ;分析当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问题的目的 ,应当是为了团结和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 ,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过程中 ,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因而有必要和可能吸收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中来 ,这对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53.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不仅要坚持自己鲜明的阶级性,始终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而且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只有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把其他阶层中的优秀分子也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合力,才能为党执政提供广泛而坚实的基础,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954.
根本对立的经济关系是阶级划分和进行阶级分析的根本依据。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阶级划分自然就失去这种依据,因此必须及时实现社会分层方法的转换,以阶层分析法替代阶级分析。社会分层方法的转换不能局限于阶级划分标准的变换,必须实现从阶级分析到阶层分析的根本转变。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采用阶层分析法,符合我国现实经济关系的新变化,消除了人们对改革开放性质的疑惑,对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55.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社会中私营企业主阶层,关系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认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从本质特征上看,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而非一元社会,是一个公民社会而非臣民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而非人治社会。如果用“社会分层”理论来分析,和谐社会应有三大标志:其一,合理的阶层流动机制,而非封闭阻隔机制;其二,公平正义的阶层分配机制,而非贫富悬殊的不公机制;其三,互惠互利的阶层利益机制,而非利益的互损机制。鉴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形成一个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  相似文献   
957.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阶级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原因。西方发达国家的共产党面对这一新变化做出了政策调整,并且取得很好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958.
黄建国 《思考与运用》2007,(9):23-24,3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下同)大量涌现并迅速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加强对这一领域党的领导,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保证“两新”组织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对这一领域的领导,党组织组建是基础,党组织作用发挥是关键,促进发展是目的。  相似文献   
959.
一、党的先进性的构架1、党的性质、纲领、宗旨、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体现了党的先进性一是党的性质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政党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任何政党都具有阶级性,都有着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阶级基础,都代表着一定阶级的根本利益。一个政党是否先进,首先取决于它所代表的那个阶级是否先进。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确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二是党的纲领、宗旨、根本任务体现了党的先进性。任何政党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利益进行的。…  相似文献   
960.
土地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资源。是构建社会经济关系的物质基础。因此,土地所有制是一个国家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具体体现,并进而。而另一方面。土地所有制与一个国家的资源状况、历史传统、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背景有着紧密联系其发展变革亦体现出继承性、稳定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