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33篇
中国共产党   40篇
中国政治   36篇
政治理论   47篇
综合类   6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公安研究》2012,(5):43-43
陈国强、马西恒在《学海》2011年第5期撰文认为,城市动拆迁问题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难题,也是众多社会矛盾的根源。以往解决这一问题的研究和实践通常将其作为一个私人问题对待。实际城市动拆迁是一项公共事务,其中的难题也即公共事务中普遍存在的集体行动困境,因此需要运用公共事务治理的方法进行解决。这在Y区动拆迁的成功实践中得到证明。对Y区的案例研究同时发现,动拆迁实践实际上混杂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公共事务,区分这些公共事务类型并明确其各自的内涵、资源及主体范围,是进一步保障治理规则有效运转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2.
目前,青年创业者群体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组织化趋势.这些形式多样、功能多样的青年创业者组织,在激发创意活力、提升创富能力、降低创业风险、促进创新发展、加快创造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如何防止过度组织化对创业者个性的制约,保持青年创业的生机活力,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3.
运用数量分析方法探讨集群声誉租金对集群企业经营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集群品牌的共有产权性质容易引发集群品牌的"公地悲剧"。促进集群企业采取集体行动的组织基础是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从适度控制集群企业数量、实施集群品牌使用许可制、构建集群企业社区平台和集群与市场间信息交流平台等方面,对集群品牌使用权、集群产品质量实施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04.
边群 《理论视野》2010,(2):64-64
<正>《人民日报》2009年11月24日刊登吴云的文章指出,据今年出版的《捐赠美国》介绍,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8年,美国的捐赠金额出现了自1987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尽管如此,它仍占美国GDP总量的2.15%,达3076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5.
童志锋 《理论月刊》2012,(5):169-173
强调社会运动组织作用的资源动员理论源于西方实践并获得大多学者的认同,也能够较好的解释西方集体行动动员,但对社会运动组织稀缺的中国,这一理论欠缺解释力。倒是在西方动员结构理论中相对不受重视的事先存在的人际网络对于理解中国乡土社会农民的集体行动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在乡土中国,依附在日常生活网络的动员网络,有利于沟通信息、强化认同,降低行动成本并克服"搭便车"的困境。而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新型传媒在农村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行动更难以被管控。当这两种网络结合起来的时候,就组成了"熟人网络—新型传媒"动员结构,其动员将会更加快速、扩散性更强,这使得集体行动得以迅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6.
经济资本、环境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三个资本概念.三种资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社会资本是社会可持续的表现,它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又对经济的可持续和环境的可持续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是通过集体行动这个中间机制获得的.集体行动的有效生成是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社会资本影响并促成了集体行动的有效生成.  相似文献   
107.
农村家庭养老的集体行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家庭养老作为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家庭规模的缩小、养老成本的上升、农村子女思想观念的转变等。为解决农村家庭养老的困境,本文运用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农村家庭养老集体行动的可能性,并提出了促进家庭养老集体行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8.
人情网络、地方性伦理和村社舆论构成熟人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内涵,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与良性互动共同型塑人们的观念与行为.人情网络使人们的情感爆发和聚众具有循环反应的特点,地方性伦理促使人们形成集体认同,而村社舆论则能够有效克服人们的“搭便车”心理.正是这样的机制使得熟人社会中的集体行动呈现有动员无组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9.
汪波 《行政论坛》2008,91(2):73-76
制度变迁总是嵌入于区域综合资源禀赋结构之中,区域非正式社会规则影响甚至决定着制度变迁路径及制度实施.在区域制度变迁过程中,非正式社会规则对区域产权制度安排具有双重功能:第一重功能体现为制度变迁启动者合法性确认;第二重功能体现为市场机会的获取.当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相互整合,目标函数趋于一致,则可降低集体行动的交易成本,促进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和实现制度绩效.  相似文献   
110.
刘胜军 《南风窗》2010,(23):6-6
<正>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在改革步入深水区的今天,重新举起改革大旗,不仅极为必要,而且大有深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