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41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67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4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当前农村社会管理凸显五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就农村社会管理来看,更多的侧重于抢救性管理,而不是前置式管理。一旦风险或矛盾凸显并爆发后,在稳定压倒一切的逻辑下,基层领导干部力求速战速决,火线解决,大多采取捂盖子、压事、瞒事的方式进行抢救性管理  相似文献   
142.
农业面临的问题与产权体制缺陷有关 农地两权分离的产权体制已从过去的"强大动力",变成"严重缺陷".农业家庭经营的制度是建立在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适当分离的理论基础上的.20年前,实行这个制度的特定"条件"是农民劳动积极性不高和口粮不足.当时"两权分离"是为农业注入一种强大动力,给一点经营权农民就很高兴,一举解决了农民真干活和"吃饭"问题.  相似文献   
143.
不完全契约的结构特征及其规制——基于物品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朝阳 《理论探索》2007,(4):110-112
物品基础上的不完全契约具有二重结构特点:一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结合的静态结构,二是在物品的具体供给过程中不完全公共契约与不完全私人契约“双向激励”的动态结构,这是不完全契约的症结所在。解决因这种二重结构导致的暇疵、悖论或困境,就要从二重结构的特点出发,首先明确公共权力的边界,建立强化市场型政府;同时构建融合政府、市场、自治三种基础性物品的供给机制以及其他组织的公共协商治理制度——协商共治。  相似文献   
144.
在现阶段新旧体制交替之际,人财物的大流动尚不够有序和规范,客观上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更多的侵害客体,也为犯罪分子作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使城市治安防控局面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建立动态环境下的治安防控体系,使治安防控工作适应社会由相对"静态封闭"向"动态开放"的转型,已经成为治安工作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5.
私人部门投资于水务行业成为时下的热点。本文从水务投资的特点入手,利用完全信息博弈理论分析融资者、投资者双方利益均衡的实现,对现阶段私人部门投资于水务行业的策略选择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6.
选举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实现方式,村委会实行直选,坚持直接、平等、公开、竞争的原则,为中国的乡村治理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现代民主因素,也为农村妇女参政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村妇女参与村务管理不仅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加快了农业、农民、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7.
论犯罪现场的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现场构成 ,是指在动态过程和静态结构上组成犯罪现场的实质性内容要素和形式性外在要素的总和。犯罪现场构成与犯罪案件构成 ,是明显不同的两个事物 ,但它们之间有双重联系。犯罪现场的动态构成 ,是指犯罪现场随犯罪活动的发展和勘查活动的进展 ,而在不同阶段上呈现出的不同样态的总和 ;犯罪现场的静态构成 ,是指构成特定状态下的犯罪现场的实质性内容要素和形式性外在要素的总和。  相似文献   
148.
近两年来,省有关部门对企业进行了较大力度的调整,企业的所有制结构、资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同时,按照“有进有退”的原则,使一些长期亏损的行业逐步摆脱困境,盘活了存量资产,引进了一批省外优势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企业重组,使一批危困企业焕发了生机,同时也给全省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9.
综观西方行政学组织观的发展 ,可以发现这样一条演进逻辑 ,即由“看不见人的组织观”向“看到活泼好动的人的组织观”演进、及至发展到当代的“看到行动中的人的组织观”。尽管这种发展体现了理论的进步 ,但三种组织观依然各有侧重和失之偏颇 ,尤其未能全面概述行政实践中的组织特征。基于此种分析 ,本文侧重从理论层面揭示实践中行政组织的完整内涵及其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150.
杨旭 《北京观察》2017,(9):18-19
通过对城市静态交通的规划、设计与管理.不仅可以解决现有城市道路交通的膨胀发展,减少污染与消耗,构建快速、舒适、方便、清洁、有效的城市交通环境.进而还可以推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