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9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213篇
中国共产党   194篇
中国政治   542篇
政治理论   112篇
综合类   2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构建高校预防腐败预警机制的重要途径包括:建立高校预防腐败预警信息网络;加强教育引导,建立健全高校防腐教育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高校防腐约束机制等。  相似文献   
952.
本文对构建社会治安预测预警体系的主要内容、架构设计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953.
"技术预防+制度预防+观念预防"是现代职务犯罪预防的理念。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正是技术预防加制度预防的探索实践。"行贿犯罪档案"俗称"行贿黑名单",是指在某些贿赂犯罪比较严重的领域,由特定机关将行  相似文献   
954.
据有关报道,我国现有约500—600万中风患者,75%的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约40%重度致残。对人的健康而言,“脑卒中”给人带来的影响相当于人体发生了“强烈地震”.而“小中风”就像是震前的白光,成为脑卒中的预警信号。因此,  相似文献   
955.
面对"东突"暴力恐怖活动的现实威胁,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防范和预控,是新时期我国反恐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社会预警指标体系的出现和广泛运用,使得对"东突"暴力恐怖活动进行预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可能。通过建立"东突"暴力恐怖活动预警指标体系理论模型,并以此为指导确立科学有效的反恐怖预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东突"暴力恐怖活动预警管理系统,对防范和打击"东突"暴力恐怖势力及其破坏活动、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56.
贵州黎平县黄岗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侗族传统生计在这里保存的极为完整.至今传承着世代精心培育的20多种糯稻品种.当地侗族居民通过糯稻多品种混种、换种制度和灾害预警机制,成功地化解了虫害、病害等自然风险.黄岗侗族的这一农事制度的抗御自然风险功效,不仅对我国西南地区各民族恢复传统生计树立了信心,也为这一地区推广生态农业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有益的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957.
赵春林 《先锋队》2010,(12):48-48
一是把信访信息转变为预警防范,对可能引发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恶性事件的信访问题,第一时间通知有关责任部门及早介入调解,防止矛盾激化。二是把信访信息转变为廉政监督,有针对性地开展任前廉政谈话、信访谈话等,做到早提醒、早帮助,防止问题蔓延或恶化,促进廉洁自律。三是把信访信息转变为专项治理,针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相似文献   
958.
张光清 《中国监察》2010,(18):34-35
通过超前预防、事中防控,从极力运行的全过程防范腐败的发生,使预防为主、服务发展和系统推进等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959.
针对在作为优先权基础的在先申请中出现说明书不支持权利要求,或说明书公开不充分的情况下,优先权是否有效进行了探讨,对利用优先权进行不当竞争做了预警,对<审查指南>中涉及到优先权的内容提出了修改建议,以防止对优先权的滥用,保证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960.
《山西政报》2013,(14):14-28
晋政办发[2013]79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新修订的《山西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3年7月10日山西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做好气象灾害防御与处置工作,保证气象灾害应急高效、有序进行,进一步提高应对重大气象灾害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水平,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特制订本预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