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0 毫秒
91.
对有关部门制定《小麦粉馒头》国家标准的新闻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从另—个角度看,百姓对“国标”争议,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它至少说明了在社会形势越来越开放民主的今天,百姓在“民生”方面的民意在变得越来越强大。政府部门在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决策上更应该尊重民意。  相似文献   
92.
《当代广西》2013,(3):42-42
2011年7月,农艳球从南宁铁路局南宁工务段职教科副科长调任道口办公室主任,负责全段119处看守道口、81处监护道口的管理工作。调来不久,为了掌握全段道口的情况,第一个月她几乎每天都在道口上工作,饿了就啃几口馒头,渴了就喝瓶装水。司机小陈风趣地说:"头一个月道口办小车就行驶了6000公里,这样下去,不到半年就可以实现绕地球一圈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她对全段道口哪个最繁忙,哪个  相似文献   
93.
云弓 《法制博览》2011,(18):39-39
在我们这个城市,几乎每个人、每一天都要吃馒头。可是你可能不知道,馒头是一种非常可怕的食物,长期食用馒头将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恐怖后果。真的,我们有非常科学的统计数据为证。一、我们这里的罪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罪犯都喜欢每天吃馒头、可见馒头是犯罪分子最喜欢的食品  相似文献   
94.
叶炳昌 《传承》2008,(21):16-17
初入军营,我是哪里山高往哪爬的雷达兵。雷达兵是一种高度分散、独立而艰苦的兵种,清一色的壮年汉子们默对荧屏,寂守高山,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筑立起牢不可破的"蓝天防线"。后来,我调到航空兵部队,但雷达兵的青葱岁月却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95.
法眼看天下     
廉立 《天津律师》2006,(2):19-21
新闻:《馒头血案》惹怒名导陈凯歌 著名导演陈凯歌的巨资大片《无极》上映之后.一个名叫胡戈的年轻人截取电影《无极》画面.创作了声画俱全的搞笑版《无极》,用法制节目的形式演绎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部小短片一出现就在各大网站散播开来.有人称之为“恶搞”。对此.陈凯歌曾一度大方地表示.不会与这则短片太过较真.但2月12日突然在柏林宣称要告胡戈。他坚决表示:“我们已经起诉他了.我们一定要起诉而且就这一问题要解决到底。”陈凯歌说:“我觉得人不能无耻到这样的地步。“而《馒头》的作者胡戈则对媒体表示:”陈凯歌根本误会了我制作这个短片的意思.其实我没有恶意.是他太认真了。”  相似文献   
96.
政策与规定     
《今日上海》2014,(8):62-63
馒头面包等不得用“明矾” 国家卫计委、食药监管总局等5部门日前发布公告,对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进行调整—— 膨化食品生产中不得再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97.
黄裕 《今日上海》2010,(4):40-40
南翔小笼,又称“南翔小笼馒头”、“南翔小笼包”,以皮薄馅大、汁多味鲜而著称,是上海家喻户晓的一道传统点心。1871年,南翔小笼的创始人黄明贤在嘉定区南翔镇开了一家名为“日华轩”的糕团店。最初店里出售的并不是如今大名鼎鼎的“南翔小笼包”,而是“南翔大馒头”(南方方言中的“馒头”就是北方人所称的“包子”)。当时,黄明贤每天都会挑着满满一担南翔大馒头到镇上的古猗园叫卖,由于他的馒头肉多味美,很快便获得了周围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98.
姚军红 《乡音》2014,(12):33-33
“有群众反映,有的馒头作坊使用编织袋做替代笼布,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这种馒头被人们吃了,即使编织袋清洗过,也不能那样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今天在政协常委会上提出来,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给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相似文献   
99.
相传三国时候,蜀国南边的南蛮洞主孟获总是不断来袭击骚扰,诸葛亮亲自带兵去征伐孟获。泸水一带人烟极少,瘴气很重而且泸水有毒。诸葛亮手  相似文献   
100.
《南风窗》2014,(16):8-8
<正>最近看到一个小女孩暑假在父母的馒头档口做童工的新闻,让我想起某些长期想不明白,最近貌似有所悟的事情。新闻里,读小学的女孩暑期在父母的馒头档口做帮工,每天从开门到结业。被询问到别的小朋友放假都在玩或者做喜欢的事情,自己有什么想法时,小女孩竟然说,我在这儿帮工还是比那些留在农村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的孩子好。我听后觉得匪夷所思,小孩子这么小,会这样认识、说这样的话。虽然中国有穷人孩子早当家的说法,但必须否定父母用这种灌输强迫年幼子女劳动的做法。如果是在欧美日这样的发达文明社会,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