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220篇
中国政治   495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坚守龙形山     
魏杰  咎鸿祥 《黄埔》2010,(2):36-36
1914年出生的魏杰先生,是参加上高会战主力部队营职以上军官、目前唯一尚健在的人员。他23岁于黄埔军校第十二期步科毕业,后又参加了南京举办的战法研究班学习,参加了抗日战争时期德安万家岭歼灭战、上高会战和第二次长沙会战,曾在第十九集团军任少校参谋。上高会战时,他任第七十四军五十八师一七二团三营副营长。以下是他的口述。抗日战争时,我参加了上高会战。上高会战的规模虽然没有台儿庄会战、淞沪会战大,但影响不小。上高会战是一次我国军队打胜的会战,它的战果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相似文献   
72.
本刊记者 《黄埔》2013,(3):63-72
记者:为什么说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陈宇:黄埔军校的建立并非偶然,它的诞生,是中华民族以武力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的体现,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深刻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迫切需要。当时,国共两党对办好黄埔军校都予以高度重视,寄予希望,并携手通力合作,分别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军校创  相似文献   
73.
徐向前(1901-1990)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五台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国民军第二军第六混成旅教导营教官、参谋、副团长。1927年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相似文献   
74.
李济深是我的姑父,更是我的恩师我10岁第一次看见姑父时,他英姿勃发胯下枣红马四足生风,卷起满路飞尘,令我心生敬仰。与姑父接触后,他的温厚热忱和知识广博更令我印象深刻,我打心底里尊敬这位长辈。13岁时,我在广州读书,当时姑父在广东任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部参谋总长我的生活和学习得到了姑父细致的照照  相似文献   
75.
本刊讯10月28日上午,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在成都隆重举行。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尧斯丹受省委副书记李崇禧,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陈光志委托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出,全省黄埔同学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精  相似文献   
76.
窦应泰 《党史博览》2008,(12):15-18
周恩来早年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期间,曾经结交了许多著名的国民党将领。在这些将领之中,陈诚就是突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77.
吴昌华 《黄埔》2008,(1):42-45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决定把侵华方针改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日军军事力量主要是用来对付中共领导的敌后根据地及其人民武装。这时,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援华协议,原在黄埔军校当过军事顾问的切列潘诺夫再次来华,任中国抗日军队军事总顾问。他是“焦土政策”的热心拥护者。他以1812年拿破仑进攻莫斯科时,俄国火烧全城而转败为胜为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78.
叶坤妮  叶介甫 《党史博览》2010,(11):33-35,38
黄埔军校带头填表退出国民党 胡陈杰,四川铜梁县土桥场人,1903年12月12日出生。3岁时随父母迁居县城城郊东郭乡,7岁入私塾.后在县立小学读书。1920年升入铜梁中学五班学习,1924年夏,胡陈杰从铜梁中学毕业后,考入苏州东吴大学法科。1925年5月,五卅运动爆发,胡陈杰积极参加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79.
《黄埔》2010,(5):42-42
孙中山先生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亲临黄埔军校。 从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开学之日起,孙中山先生。曾先后5次亲临军校视察,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方针政策上给予极大的关心和指导。  相似文献   
80.
王树人 《党的建设》2010,(11):62-62
两位王良王良(1905—1932),是中国工农红军建军初期的著名将领。原名王化赅,字傅良。四川綦江人。1926年到广州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部到井冈山,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先任红四军三十一团一营一连连长,不久就率部参加了保卫井冈山的黄洋界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