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30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3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立新型监狱人民警察队伍职业标准,是监狱工作法治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对于提升监狱刑罚执行和教育改造职能、推进监狱警察精细化和专业化建设、保障罪犯合法权利有着重要意义。安徽警官职业学院为打造监狱管理、刑事执行等品牌专业,培养合格的监狱人民警察,制定了相关职业培养标准,并将其作为学生考核的依据,以和未来的职业对接。  相似文献   
142.
143.
从认知失调的角度看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居高不下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中引入认知失调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对未成年人进行的社区矫正中,应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益于未成年人矫正和健康成长的环境,选派优秀的社区矫正工作者利用正确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调整其失调的状态。同时,在使用认知失调法进行矫正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灵活巧妙地激发矫正对象产生认知失调并及时妥帖地帮助矫正对象达到“心理平衡,”从而取得矫正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4.
间接正犯并不是正犯概念诞生时就内含的部分,而是随着司法实践和刑法理论的发展,对正犯概念的一种补充和完善;作为间接正犯存在的理论依据,较为适当的应是从利用人和被利用人两方面出发,既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又能体现间接正犯本身特性的"工具理论"。  相似文献   
145.
始于1859年的马克思哲学思想恩格斯化过程持续了36年,结果是恩格斯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恩格斯以哲学著述和立场宣示两种形式向世人申明,他的哲学观点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之间没有任何意见不一致,哲学整体和具体观点两个层面的情况都是如此.文献梳理的结果令人惊诧,二人哲学思想之间的异质性明显可见:1、哲学研究的本体;2、哲学分析框架;3、对相同思想资源的解读;4、对历史唯物主义内容范围的理解;5、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6、哲学观.事实表明,二人的哲学思想之间确有差别,它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46.
我国农村法治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由于传统社会陈腐习惯的影响和现代社会不良观念的感染,农村法治建设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困境。要破解这些困境,必须在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加强法治知识培训、充分发挥村民参与法治的主体作用、强化对农村法治的有效监督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7.
对向犯是一种特殊的犯罪类型,其“对向关系”的界定在国内外争议较大.通过对向犯的上位概念必要共犯的理论分析,可以揭示对向犯的本质,考量我国对向犯相关理论,并从对向犯的行为主体出发,得出对向犯的“对向关系”即为其行为主体除了是各该行为事实的行为主体外,同时以相互对立的行为主体为其行为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8.
Because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have been stressed as characteristics of an advanced society, pre-industrial and early industrial societies have often been depicted as sedentary and stable in the literature on migration; however, findings have begun to appear that question such depictions.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migration patterns of the rural Korean population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rule (1910–1945), the period immediately preceding full-scale industrialization. In order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population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mobile or sedentary, we examine patterns of geographic mobility in association with migration distances and in association with migrants' ag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during this era, as Korea headed down the road to modernity, individual movements followed mixed migration patterns. Specifically, migration in Korea prior to modernization exhibited both a stable-oriented pattern and a life-at-stake-oriented pattern. These findings confirm the context-specific diversity of migration processes across different societies and historical periods.  相似文献   
149.
票据诈骗罪的对象应该是被害人的资金、其他财物或者服务;行为方式表现为利用汇票、本票、支票进行金融诈骗,数额较大的行为;罪过只能是故意,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既未遂标准是“被害人是否实际损失财物”;共犯与罪数应视情形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0.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扮演着维护秩序、调控经济、市场监管、增加福利、公共服务、促进和谐等多重角色.建设法治政府是实现政府职能的最优选择,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建设法治政府体现了依法行政重在治权的内在精神,浓缩了依法行政追求公正与效率的价值目标.有限政府、责任政府、透明政府、诚信政府等方面是法治政府的结构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