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23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188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41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11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暂缓起诉制度具有深厚的法理基础和重要的价值意蕴,虽然学界对我国是否应当建立暂缓起诉制度存在争论,但权衡利弊,我们认为,在我国建立暂缓起诉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2.
《行政处罚法》的新规并未直接揭示裁量基准的制度定位,学界目前依然存在着“依据论”与“理由论”两种观点。实际上,依据裁量基准的形式外观与现行立法的规范用语并不能证明裁量基准属于裁量行为的“依据”,相反,根据权源性标准和拘束性标准,可以得知裁量基准并非“依据”。同时,通过对裁量基准与裁量理由的实质分析,可以发现二者之间不仅有着理论上的同质性,而且存在着内容上的同构性。不仅如此,裁量基准的运行机制也进一步验证了裁量基准属于“理由”的判断。不过,裁量基准绝不是“理由”的等同概念,而是“理由”的一种规范化表达,“规范”的形式赋予了裁量基准独立的制度定位。  相似文献   
33.
行政裁量控制中的裁量基准和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裁量在行政管理领域中被广泛地采用,没有行政裁量就没有行政管理。行政裁量权的合理运行,可以起到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作用。为了规范行政裁量权的行使,确有必要通过裁量控制中的公众参与的三大程序制度对它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34.
行政诉讼中引入的利益衡量原则为平衡行政主体和相对人的利益,化解两方由于利益引起的对立和紧张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从公私利益之冲突、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异化和实现个案公正三方面做了尝试性说明。  相似文献   
35.
法定量刑情节是指由刑法明文规定的影响量刑幅度的案情事实 ,其具有法律的规定性、情节的特殊性和量刑的制约性等特点。法定量刑情节可作三级分类 :一级分为从宽和从严两大类 ,二级分为应当和可以两小类 ,三级分为免除、减轻、从轻和从重四种。法定量刑情节的写作包括法定量刑情节的叙述和相关法条的引用两项内容  相似文献   
36.
无论在大陆法系的德国,还是英美法系的美国,平等规范都是司法审查最为借重的依据之一。但是,由于平等规范与其它宪法规范相比更为抽象和空洞,它的具体适用问题也更显复杂。实践中,德美两国各自发展出了完全不同的审查标准去适应“平等”判断的要求。由于立法者的裁量余地是其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它构成了贯穿平等规范审查标准理论发展的一条线索,是从理论上澄清平等原则审查标准之原委所不可逾越的部分。因此,有必要从立法者的裁量余地入手,对德美两国的不同审查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借助“原则”理论,从立法者裁量余地变化的原因的角度,对审查标准背后的运作机理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7.
在我国,司法变更权实际上是国家权力机关以法律的形式赋予人民法院的职权,是国家权力的具体配置。目前我国行政诉讼的司法变更权适用范围过窄,扩大行政诉讼司法变更权有利于充分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对行政权的全面监督,是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38.
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的一个具体体现。依法活税要求税收的征纳工作必须按照统一的税收法律法规进行, 但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我国,面对为数众多的纳税人和灵活多变的应税经济现象,应给予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一 定的自由裁量权,要正确处理依治税与税收的自由裁量权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39.
近年来,暴力抗法、群体性事件的频发,人民警察作为国家安全的保卫者、法律的执行者需要及时采取行动,现场情况到达一定危险程度时,人民警察就要使用武力来维护社会的秩序与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侵犯。但人民警察使用武力的行为不可避免的会对人民的私权利进行侵害,因此对于人民警察在行使武力执法权制止违法犯罪嫌疑人时的条件具有严格的规定[1]。该文对人民警察运用武力行使执法权时存在的问题及其规范的探讨,有利于协调人民警察使用公权力与人民的私权利在冲突时的利益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40.
The manner in which President Karimov's roles were recognized in the global arena affected how Uzbekistan'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developed – a perspective that highlights both the form and the content of bilateral relationships. While mutual interests are crucial to beginning a relationship,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how those relations were recognized in public and dealt with in private. If partners managed to recognize Karimov's agenda publicly, or at least act with discretion, this tended to create an atmosphere favouring cooperation. As such, recognition and discretion reveal much about Karimov's concerns with international equality and self-reliance, pointing to the reasons why Uzbekistan's relations fluctuated more with some actors than others. The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 are ideal examples of that ambivalent situation: Washington often cooperated with Uzbekistan on security matters, but then saw its military personnel excluded from Qarshi-Qanabad after the 2005 Andijan crisis; whereas Berlin witnessed little change in its relationship with Uzbekistan and continued to lease a base in Termez after 2005. This difference in outcomes can be explained in part by a dynamic of recognition and discre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