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86篇
中国共产党   60篇
中国政治   108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19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在政治协商与多党合作的政治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党际和谐思想,即:始终坚持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的战略思想;正确处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高度重视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合作与协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深入学习和研究建国后周恩来的党际和谐思想对构建新时期的和谐党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2.
孔子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它集中体现在以孝、诚为先的德育思想;以“执两用中”、“持中致和”追求中正的中庸理念;以“求富疾贫”、“取之有义”的义利观三个方面。重温与借鉴孔子的这些思想,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3.
实现社会和谐是我党几代领导人不懈追求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探索,形成了以毛泽东的协调发展理论、邓小平的以发展促协调理论、江泽民的全面协调发展理论、胡锦涛的社会主义和谐理论为基础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体系,它是我党在总结执政兴国经验基础上所达到的一种认识飞跃,是社会主义和谐理论又一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64.
恢复性司法是以对被害人的赔偿为前提,以对犯罪人的悔罪基础,以对被破坏的社会关系的修复为目的对传统的报复性司法进行检讨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替代性刑事案件解决机制。笔者从中国国情从发,重点对恢复性司法之利弊关系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5.
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和谐问题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先后三次提出新农村建设问题。尽管每次提出的历史背景不同,设定的目标也各有侧重,但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我国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观念和认识问题的角度、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所以对于这次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就只有放在社会和谐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才能实现其制定的远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66.
易在成 《河北法学》2006,24(4):103-107
在许多方面优惠原产地规则与WTO的原产地规则是相冲突的,从表面上来看,优惠原产地规则与WTO多边贸易体制存在种种冲突.而从优惠原产地规则的发展、优惠原产地规则与多边贸易体制实质上的关系及GATT1994的第24条等来看,优惠原产地规则与多边贸易体制是协调的.中国的优惠原产地规则的法律制度建设才刚刚起步,在运用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需要在优惠原产地规则的法律制度建设中明确我国优惠原产地规则立法和实施中的目的与原则.  相似文献   
67.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把社区自治作为和谐社区建设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系统的社区自治法律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及监督。依法加强居委会组织队伍建设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创建管理有序、民主和谐的自治型和谐社区。  相似文献   
68.
利益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问题。农村社会在制度、市场、文化等维度的利益非和谐现象凸现,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行,这种现象从根本上说是现行的制度安排扭曲了利益驱动机制。在理论上导入利益基本原理,纠正利益驱动作用,建构双重利益驱动、聚合利益驱动、个体利益驱动等良性利益驱动机制,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9.
现代社会中的人民调解与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调解是除诉讼之外的最主要的纠纷解决方式。人民调解的存在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诉讼在某类纠纷解决上的局限性。通过人民调解与诉讼在成本、功能上的比较,可以看到人民调解不仅能够适应和生存于现代社会,而且与公力救济共同形成了相互竞争、替代补充和弥补局限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人民调解的改革和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不可或缺的资源。  相似文献   
70.
和谐社会包含着公平和正义的道德内核,并以此为理念引领着社会成员的生活。从和谐社会的道德诠释出发,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道德的关系,并提出了培育公共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