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5篇
  免费   23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373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01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5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非监禁刑作为一类刑事制裁方法,与监禁刑相比,在发挥刑罚的教育和矫正功能、体现刑罚人道性和谦抑性思想以及实现刑罚适用的经济性和效益性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我国以监禁刑为主的刑罚模式居于主导地位。我国应当积极倡导非监禁刑的广泛适用,弥补监禁刑适用的不足。  相似文献   
32.
刑罚轻缓化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其含义、价值及理论根据。刑罚轻缓化的含义是指在刑事立法上建立轻刑化的刑罚结构,刑事司法上尽可能适用轻刑和非刑罚处理措施的刑罚改革趋势。刑罚轻缓化有利于实现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有利于实现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获得较大的刑法效益以及有利于犯罪人的改造和再社会化,达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双重目的。其理论根据包括刑罚的人道性、谦抑性和有限性。  相似文献   
33.
联合国死刑价值选择与中国死刑政策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国关于死刑的价值选择是生命权高于一切,严格限制死刑罪种;保障和尊重人权,严格限制死刑适用或执行对象;尚未废除死刑的国家应当坚持严格的死刑适用程序和严格的证据标准,并确认死刑犯享有赦免权和减刑权;同时号召成员国逐步废除死刑.我国应最大限度减少和控制死刑.  相似文献   
34.
促进罪犯重新融入社会是当代英国的重要刑罚目标。为此,立法上规定有监禁刑与半监禁刑,监禁刑执行中规定有刑期管理、家庭监视等制度。这对我国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5.
对死刑进行司法上的控制可以分为两种途径:一是实体上的司法控制,就是通过对犯罪人严格适用刑事实体法的有关死刑的规定,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死刑的实际适用;二是程序上的司法控制,就是通过严格执行刑事程序法有关死刑案件的程序性规定,在客观上达到进一步减少死刑适用的实际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后者对于死刑的司法控制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死刑复核权的回归为视角,探寻对死刑进行有效司法控制的程序性路径。  相似文献   
36.
"四条禁令"的内容并不是什么创新的内容,但它以"禁令"的形式出台,在广大政法干警中引起不小的冲击波,因为它和干警的一日生活忠息相关,如不加强宣传警示,极易触犯禁区. 所以,"四条禁令"就是狠抓看似小事的干警一日生活,加强政法干警的素质养成,从而树立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以此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提高整个政法队伍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37.
从公安行政处罚的法律规定出发,结合执法质量考评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揭示和分析公安行政处罚中程序和实体方面常见的法律问题,提出了完善公安行政处罚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8.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美国是除日本外唯一保留死刑的国家,其死刑政策受到了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国际人权组织和社会进步团体的强烈抨击。本文以国际社会为视角,揭示了美国死刑制度中存在的对未成年人和精神智障者适用死刑、人种歧视、忽视被逮捕的外国人应当享有的权利几方面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本质。  相似文献   
39.
治安管理处罚法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基础上,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及其处罚作了详细的规定,其处罚程序更加具体化、明确化和合理化。处罚法基本上实现了维护秩序、保障权利和规范权力的立法目的,做到了保护私权与规范公权的统一。  相似文献   
40.
对不同类型政党制度进行比较 ,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要进行比较就要有正确的比较方法和衡量标准 ,并满足进行比较的基本条件。在进行比较时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全面的客观的比较 ;在确定衡量标准时 ,最根本的是要从本国国情出发 ;立足本国实际是进行比较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