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12篇
中国政治   7篇
综合类   1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区别于传统社会法律强制力,当代法治社会法律强制力的"当代"之含义,从其走向看,已从传统"压制或强迫的力量"发展到"内在或自制的力量"。究其缘由,主要是法治社会下"‘内在观点’的提出、‘社会合意’的发展、对社会功利主义的批判、‘权威’理论的阐扬"使得法律强制力呈现"被弱化"之趋势。具体表征上,法律强制力已由传统的法律"硬性"发展至当代的法律"柔性。  相似文献   
22.
随着学界对确立侦查讯问中律师在场权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研究确立律师在场权制度的目的和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何从操作层面上对律师在场权制度进行合理建构也成为确立该制度要思考的迫切问题,在建构该制度时必须从讯问前、讯问中、讯问后三个方面进行科学的设计,以期达到设立这项制度的初衰.  相似文献   
23.
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和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和训练,使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训练变得轻松、愉快,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对学生学习掌握徒手防卫与控制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行政强制设定后评估制度是行政强制设定制度中一个相对微小的制度环节,但是对于行政强制法的实现来讲却是非常必要而且有价值的。以我国《行政强制法》的立法技术来观察,在行政强制设定中确立有关行政强制设定后评估制度具有非常大的制度创新性,这一制度某种意义上来讲拓展了我国立法制度中的制度特性,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它有效地保证了行政强制设定的规范化。本文对行政强制设定后评估制度的制度属性、立法理由、评估指标和程序规则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试图从行政程序法治视角为行政强制设定后评估制度的实施、规范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论鉴定留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中,在鉴定被告人的精神或身体状况时,需要将被告送到医院或其他适当的场所,较长时间干预相对人的人身自由。这在性质上类似于羁押,故有必要对其规定严格的实施要件,以防止对相对人权利不当的干涉。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和理论研究都还没有涉及鉴定留置制度。在刑事诉讼修订中,有必要明确鉴定留置的适用原则、启动和变更、期限以及被留置人权利等内容。  相似文献   
26.
论纪律     
景克宁 《思想战线》2001,27(2):23-25
对纪律的认识可以从多角度探讨其内涵及其外部联系,如,从功利的角度,看纪律的必要性;从历史的角度,看纪律的社会性;从哲学的角度,看纪律的必然性;甚至可以从美学的角度,看纪律的审美性.从多角度的探讨来认识纪律的多维结构,拓展纪律教育的一般平面,导入纪律内涵较深的层次,对纪律的性质及其自然的、社会的、哲学的、历史的、美学的功利性、必要性、审美性进行多方位的考察,是很有现实意义并饶有生活意趣的.  相似文献   
27.
比例原则是行政法的核心原则之一。行政强制行为可以分为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两种类型。我国的行政强制制度在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鉴于此 ,我国的《行政强制法》需要明确并贯彻依循比例原则。  相似文献   
28.
黑格尔 ,在其《法哲学原理》一书中 ,以客观精神为哲学基础 ,以意志自由为依托 ,对刑罚理性作了精辟阐析。黑格尔认为 ,刑罚基础为不法 ,前提为犯罪 ,刑罚是对不法的绝对否定、对犯罪的等值报复 ,而这种报复被推定为非强制 ,以及以法和正义为刑罚标准 ,同时强调刑罚主观性和主客观同一性。黑格尔刑罚理论 ,构架恢宏 ,述论精微 ,诸多结论颇具价值 ,对后世刑罚理念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9.
运动生物力学主要研究人体运动的力学规律以及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它既能帮助警体教师对人体的各种警务技能动作有更深入的理解,又有助于警体教师正确评价学员的运动技术动作,使学员合理运用警务技能动作,进而提高警务技能。  相似文献   
30.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强制性及对内国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蓉 《时代法学》2007,5(3):108-114
WTO争端解决机制因其以规则导向为主的司法模式、强制管辖权和强制执行力等独特性区别于GATT的争端解决机制,克服了长期为学者所诟病的“软弱性”,使其强制性得以确立和加强,并被认为是对传统国际法的一种突破和发展。以规则导向为主的司法模式为WTO争端解决报告实现对内国法律之影响提供了一种可能;进而,随着强制管辖权和强制执行力的确立,这种可能性上升为一种必然性,这种影响无论在力度、广度,还是深度上均强于ICJ和NAFTA。事实上,WTO争端解决报告也迫使或促使多个主权国家撤销或修改其法律法规以符合WTO义务,其对成员方内国法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