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83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59篇
各国政治   152篇
工人农民   113篇
世界政治   25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5篇
法律   800篇
中国共产党   3370篇
中国政治   3720篇
政治理论   1634篇
综合类   210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252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310篇
  2016年   487篇
  2015年   844篇
  2014年   1840篇
  2013年   1070篇
  2012年   1268篇
  2011年   973篇
  2010年   854篇
  2009年   781篇
  2008年   650篇
  2007年   431篇
  2006年   398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需要良好的宏观政治、经济、文化条件,需要针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正确的具体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中共重庆市委为落实中央精神而发出的关于在重庆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就是以此作为主题。两个文件的颁布,  相似文献   
92.
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变化的时期,伦理和价值观受到冲击带有普遍性。当前,伦理与价值的困惑,不仅仅体现在中国外交上,也不仅仅属于中国,恐怕是个全球性的问题。不过,中国的问题有自己的特殊性。借这次研讨的机会,我想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点粗浅的看法。一、社会环境的变迁与伦理价值的困惑伦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需要有历史和文化的积淀。社会发展相对缓慢的时期,伦理和价值就比较稳定;社会环境变动快,原有的伦理和价值就会受到冲击。当人们对原有的伦理和价值观产生怀疑的时候,也就失去了判断是非的标准,于是就产生了困惑。…  相似文献   
93.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是一种价值观范型的转换,即从以伦理道德及其理想人格为中心的价值观,向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转换。这一价值观范型的转换在总体上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和改进社会价值观的建设,促进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合理建构并使之成为真正具有权威性、范导力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4.
青少年违法犯罪关乎青少年本人的成长、影响家庭的和睦与冗整、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需要我们群策群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预防、扼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本文在确定转型社会青少年违法犯罪分析的理论框架的前提下,对江苏省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推进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政策措施提供更有方向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5.
《警世恒言》中有篇小品文《薛录事鱼服证仙》,说的是薛录事于高烧昏迷中化为鲤鱼跃入湖中,恰遇渔夫垂钓,他明知饵在前面,但是耐不住饵香袭鼻,张口咬饵,终被钓去。作者点评道:薛录事被钓概因“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  相似文献   
96.
9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它包含经济上的“小康”、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的“小康”、人的全面发展等层层递进的价值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新型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导引。只有确立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 ,坚持“三个有利于”价值标准和具体价值取向的开放性、多样化 ,通过最广大人民群众长期、艰苦的创造性实践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98.
周小李 《世纪桥》2007,(7):109-110
当代大学生的择业,直接受职业价值观的支配。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是由其世界观、人生观所决定。高校可借鉴企业对员工的柔性管理与教育经验,为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营造柔性氛围,设置柔性目标,并实施柔性的教育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99.
张帅 《工会博览》2006,(13):62-62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随着企业发展应运而生,无论规模大小,凡是企业都有也应该有企业文化老子说:“域中有四大(道天地人),人居其一。”企业是人群的组织,而人是社会文化的  相似文献   
100.
杨威 《唯实》2006,(7):11-14
传统的身份是等级制的产物。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人们的认同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以往的“主义认同”转变为“身份认同”,身份的含义、意义和外在表现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现代性的情境中,身份意味着对人的社会存在的一种本体论定位,成为个体生存的寓所、依据和归属。于是,身份已不再是等级性的差别,而只是个体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