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63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3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根据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和任务,李达率先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思路、路径和方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做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32.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自觉和自我革命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整个实践过程之中。从历史演进角度来考察,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自觉和自我革命辩证关系的发展史;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自觉与自我革命辩证统一关系所涵盖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等哲学意蕴,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就发展的视角而言,我们必须关注和重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自觉与自我革命之间关系所涵盖的哲学意蕴,以期更好地平衡好二者关系。  相似文献   
33.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线”,“生命线”的维持和守护,要以“主线”工作的高质量完成作为前提和基础。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每个民族成员既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又是像石榴籽那般紧密拥抱、难以割裂、一个也不能少的“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非一件易事,而是一项时间较长、过程复杂、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及基本性质、科学认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原则及方法、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路径。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体指向了三大“基本问题”,即要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论问题,要厘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论问题,要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论问题。  相似文献   
34.
《学理论》2015,(23)
实践论》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写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篇佳作。这篇文章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关注,主要在于它哲理性强,内容精辟,对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时至今日,《实践论》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5.
中国共产党的哲学思想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主导的意义。邓小平开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阶段。他的贡献主要是:更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主题内涵,开创了以建立社会主义新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新经济、新政治、新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为主题的阶段;推进了实践论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新思想;变换了矛盾辩证法的重点,把寻求矛盾诸方面的协调性统一和建立社会主义模式的新统一体作为主要课题,形成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矛盾方法论的基本思想;凸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论,使之在实践论框架内达到真理论和价值论的统一,为马克思主义人学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前提。  相似文献   
36.
文章立足于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贯彻执行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伟大方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理性上正确理解“德治”和“法治”内涵;论述了“法治”和“德治”之间存在着主次之分的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强调要注重“德治”和“法治”的实践操作,优化对从严治党和从严治官的整顿和教育投入,建立对权力独立、有效的循环监督机制,才能取得治国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7.
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是联结《实践论》《矛盾论》两篇哲学名著的内在线索。两篇文章回答了以实践活动为中介,思维把握存在以及实现两者真正统一的可能性,并将这种思考放置于中国语境,这为解决近代中国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提供了理论的"拱顶石"。  相似文献   
38.
夏文斌 《前线》2017,(10):43-46
毛泽东同志的哲学代表著作《矛盾论》和《实践论》,从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中国革命的情势,指导中国革命摆脱困境,进而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新时期,学哲学、用哲学,深刻把握《矛盾论》和《实践论》的当代价值,对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抗日战争中期,由于日本侵略军的疯狂进攻和"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发生了极为严重的困难。为了战胜困难,坚持抗战,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中共中央也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  相似文献   
40.
陈昌兴 《求实》2017,(3):26-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间共鸣主要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更好地转化为民间的价值共识,并能获得民间的积极响应,以强化其在民间的影响力与感染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间共鸣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可从民间"共鸣频率"、民间传递载体、民间共鸣场和民间共鸣反馈这些核心要素入手加以分析;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间共鸣的生成动因,则可从推动论、需要论以及实践论等维度进行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间共鸣的实践是个系统工程,通过探索切实有效的实现策略,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到民间落地生根,赢得更为广泛的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