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5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84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1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7篇
法律   2995篇
中国共产党   702篇
中国政治   1792篇
政治理论   356篇
综合类   103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326篇
  2014年   633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523篇
  2011年   424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517篇
  2008年   474篇
  2007年   423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431篇
  2004年   627篇
  2003年   342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设立宪法法院负责宪法监督工作是一种最切合实际的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方案。除在中央设立宪法法院外,可在地方设立巡回宪法法院。宪法法院应当具有相对独立性。为保证宪法法院有效行使其宪法监督职能,必须赋予其事前审查权、宪法解释权等职权。宪法监督程序须由相应的主体提起。  相似文献   
22.
论宪政意识及宪法权威的树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定宪法并使之成为一国法律体系的核心,是指导各国法制建设的共同理念。但有宪法并不等于有宪政。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必须依宪法治国,提高宪政意识和树立宪法权威。而要提高宪政意识及树立宪法权威,不能只停留在口头或书面,应当切实建立必要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从当今中国人权入宪与和谐社会邮函探讨入手:论证了国内外的宪法精神人权制的不同样式,阐述了人权的本位转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进而指出了“以人为本”、“人权至上”是当代宪法等法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高原则,宪法等法律应当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以便构建一个人人享有充分人权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4.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个决策通过法律程序载入了庄严的宪法。这表明了我国将以国家意志来推进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法治化,同时也标志着党的执政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因此,要提升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抓住各级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对象不放,“四五”普法才能有突破性的进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对依法治国的认识,深刻认识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5.
无诉讼即无宪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宪法之生命在于宪政 ,而宪政之精髓则在于法治 ,惟法治之精神方可葆宪政生命之树长青。宪法诉讼既是宪政法治存在的基本标志 ,也是宪政法治实现的必要条件 ,因此说 ,没有宪法诉讼 ,就没有宪政。  相似文献   
26.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一方略的提出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而使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国家根本大法的保障。  相似文献   
27.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宪法权利,具有自由权、社会权、发展权的多重性质。通过行政诉讼解决受教育权案件有其积极意义,但也存在诸多弊端和局限性。宪法诉讼是受教育权司法救济的根本途径。只有从宪法层次和高度解决一系列的理念和技术障碍,逐步实行宪法司法化,才能最终保障受教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28.
赵喜臣 《政法论丛》2003,(6):8-14,91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确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接着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我国宪法。党的十六大报告 ,进一步把依法治国作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指出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必须严格依法办事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里便提出一个问题 ,宪法在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浅薄看法 ,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9.
余明忠 《工友》2007,(1):20-21
去年下半年,沃尔玛组建工会的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打破了"建会一定要征得老板同意"的惯例。那么,这一成功的经验,能否推广到所有的非公企组建工会的工作中去呢本刊编辑部特邀十位基层工会工作者做客《本期话题》,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30.
诉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也是公民权利最重要的保障手段,应该成为公民的宪法权利。本文从宪政的角度对诉权的宪法权利属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法理分析和理论探讨,并分析了我国诉权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